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2017四比六促再攻坚 > 促精准扶贫 > 正文

顺昌:助力精准扶贫 酿就甜蜜事业

2017-08-04 11:17: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为了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拓宽增收渠道。8月2日,顺昌县洋墩乡扶贫办于洋坑村举办“雨露计划”养蜂技术培训班,并邀请南平市蜜蜂协会余云有会长对贫困户进行养蜂技术培训,以此提高产业帮扶力度。洋墩乡十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和蜂农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上,余云有会长认真细致地讲解了中蜂养殖场地选择、中蜂春繁饲养、中蜂人工育王以及秋冬季蜂群的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针对贫困户的疑问,一一进行解答,与贫困户频频互动,现场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次培训班选点于洋坑村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有着“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称号的洋坑村是全县2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村财十分薄弱,村民收入仅靠种植柑桔和毛竹。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洋坑村自古就有一些养蜂人,产出的蜂蜜口感甘甜、质量上乘,但由于蜂农分散不成规模,养蜂技术没有得到宣传普及,养蜂产业也没有发展壮大。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洋坑村在乡党委政府以及挂点帮扶单位县委统战部的帮扶下,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开始了养蜂酿蜜的甜蜜事业。

巧合的是,洋坑村农户祖辈传承一种特有植物兰花(蜜蜂兰)能够在花季吸引山里的土野蜂,结合蜜蜂兰和养蜂,洋坑村依托“一村一品”创立了合作社带动模式,成立了“洋坑蜂兰种养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扩大本地土蜜蜂的养殖和蜜蜂兰组织培育,扩大“蜜蜂兰”兰花种养规模。合作社初始资金由创始人筹集,总投资近50万元,包含12户农户、6户贫困户,共计400多箱蜂,2000多盆蜂兰,蜂兰委托南平市农科所进行组培。合作社利润按照技术指导培训、帮助打开销售渠道以及农户误工补贴等形式分出。通过合作社带动,大大降低了贫困户单户养殖的风险,产生了规模效应,确保了贫困户常年有稳定收入。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养蜂500箱,年产蜂蜜两千斤,还将陆续增加林下蜂箱布置;委托南平市农科所进行组培的蜂兰苗已落地种养;加入合作社的6户贫困户中已有两户实现脱贫。


其中一户便是郑全富。郑全富一家5口,两个儿子,大儿子读小学,小的年幼,自己因生病加出车祸造成不能干重活,在家养蜂,生活负担较重,因此被确认为贫困户,帮扶前家庭年人均收入2086元。实施精准扶贫之后,村里将其纳入合作社养蜂、种植蜂兰。2016年初,郑全富与合作社合作养蜂,加入合作社大棚密集种植,扩大种养规模,乡、村两级帮助联系县七度烘焙面包店,与该店签订合同,使其成为蜂蜜原材料供应商,到2016年底所产的四百斤蜂蜜供不应求,获得收入2万元。除了帮助联系销售渠道,还积极为其提供技术培训,联系对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补助经费5000元将其送往福建农林大学参加蜂王繁殖新型技术培训深造,以提高养蜂技术。同时,还帮助其通过信用社贷款5万元用于扩大养蜂和蜂蜜生产,通过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帮助他实现脱贫。今年,郑全富又新增蜂种30箱,同时合作社还安排其协助管理兰花种养基地,合作社支付管理报酬,具体按出工计算,一年约有8000元额外就业收入,如今他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已达5060元。“别小看养蜂,它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增收致富的好产业。”郑全富笑呵呵地说。

除了合作社带动,洋坑村还全力打造品牌。将蜂蜜送权威部门检测,鉴别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蜜作为主打产品,确保销售的产品是绿色、生态、纯天然、无任何添加成分的优质蜂蜜。注册“兰亭蓄”兰花蜜品牌,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品牌做出了,还需打开销售渠道。除了线下销售,合作社还通过电商平台扩宽销售渠道。对接电商平台,利用农村淘宝等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为蜂农解决销售难的问题。目前,今年所产蜂蜜已销售一空。

养蜂产业投入少、收效快、劳动强度小,是一项吹糠见米的好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好产业。洋墩乡借此优势,将发展养蜂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以洋坑村为点,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辐射至其他各村,带动贫困户养蜂,带动各村发展养蜂产业。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勤劳的洋墩人就像勤劳的蜜蜂一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辛勤耕耘、创造财富,鼓足干劲、力争脱贫,做大做强养蜂产业,真正把养蜂产业做成一项甜蜜的事业。(李晓芬 张进花)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