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2017四比六促再攻坚 > 促精准扶贫 > 正文

打好“党建”组合拳 走出扶贫新路子

2017-08-03 17:08: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7月17日,在枫溪乡岱后村,下派第一书记徐兆明正和村两委忙着布置村里的红色文化展示馆。岱后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薄弱的经济基础、人员不齐整的党支部,让这个偏远的高村村一穷二白。2014年,县里下派了县经信局干部徐兆明作为扶贫第一书记,同时配齐村两委班子,全面加强该村基层组织建设。配齐班子后,该村很快确定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山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第一书记徐兆明多方奔走,帮助村里争取到了村道建设、红色文化展示馆等基础设施项目;党员干部则带头发展产业,支书王盛永成立“盛永家庭农场”发展高山蔬菜和有机大米,主任黄远富成立“碧丹茶叶种植合作社”发展茶产业,累计带动农户近百户。目前,该村已经成立高山蔬菜、茶、毛竹、稻田鱼等专业合作社4个,红色旅游产业也已经初具雏形,每年可以接待游客近5000人。“通过党支部的努力,岱后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从当年的3000元左右翻番至2016年的6000余元,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全面脱贫。”徐兆明告诉记者。

村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为此,浦城县自2014年开始,下派42名扶贫开发第一党支部书记至扶贫重点村,同时派驻84名驻村干部,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同时,对贫困村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党组织书记空缺的,及时补充到位。为提升基层干部脱贫致富能力,浦城县选派2批6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委党校进行农村产业发展专题培训,分53期开展万名农村党员微型党课培训,截至目前已落实培训30期,参训农村党员达5000余人。

富民强村,突出“一村一品”

这两年,家住水北镇际岭村的贫困户裴昌蓝可谓是切实享受到了“富民强村”带来的红利。裴昌蓝头两年因腿部骨头坏死造成了残疾,女儿又在读大学,生活过得很是艰辛。扶贫攻坚开始以后,结对帮扶的村党员张连弟替他想了个法子,制作酸枣糕等土特产,卖给游客!际岭村原先是个脏乱差的省级贫困村,从2014年开始在支部书记吴帮辉的带领下,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致富大道。如今,该村每年都可以接待游客近5万人。现在村里共有7家农家乐,生意很是火爆。村里统一制定了政策,像裴昌蓝这样的贫困户可以把自家的农产品委托农家乐出售,由村里出资付给农家乐一定的管理费用,解决销路问题。“去年我的收入增加了5000多元,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裴昌蓝告诉记者。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这就是我们村致富的‘秘诀’。”支部书记吴帮辉“党建富民强村”的想法,也是该县全面推动的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浦城县由各乡镇党委、帮扶部门、村党组织牵头,找准自身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业,总结推广乡村旅游型、资产经营型、资源收益型、特色农业型、企业带动型等五种经济模式,努力突出“一村一品”。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组织104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扶持贫困户发展灵芝、粮食、薏米、丹桂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力引导各村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吸纳贫困户1456户,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猛。

精准结对,党员干部“结穷亲”

6月28日,在官路乡王村村,姐姐巫晓芳正辅导妹妹巫晓琳学习。巫晓芳爷爷于2010年突发心脏病离逝,次年父亲癌症去世,后来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改嫁。姐妹俩和73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去年,姐姐巫晓芳考上浙江台州学院,但没钱上学。结队帮扶干部县农业局主任科员虞景荣积极向省侨办对接,争取到一家企业的公益基金,资助巫晓芳大学期间每年1万元生活费。“还好有虞叔叔的帮助,不然我可能都上不了学了。”巫晓芳说。

今年以来,浦城县建立党组织联系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中学生制度,已落实88个党支部作为帮扶责任主体,对学生实行思想帮扶、物质帮扶、能力帮扶,对每名帮扶对象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分别按照每年不少于5000元、10000元标准给予助学补助。为了全面落实精准结对目标,该县还出台一些列精准帮扶措施、文件,由30名县处级领导调整直接联系70个贫困村、66户贫困户,每个贫困村由一个责任部门挂钩帮扶,全县160个县直部门的601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604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要求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松劲,切实做到“真挂钩、真扶贫”。(袁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