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卫计 > 正文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沈灿林:行医三十载救治上万人

2017-07-26 10:47: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阙小琴)“神术佛心”“医德双馨济世良医”……盛夏七月,走进“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沈灿林在龙岩永定区虎岗镇的诊所,尚未见到沈灿林,记者就被诊所里挂满的牌匾、锦旗吸引住了,粗略一数仅锦旗就不少于50面,而这只是一部分。因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治过上万人,沈灿林被誉为“神医”。

一个小小的乡村医生何以能赢得如此多的赞誉?

2008年,永定区培丰镇洪源石寨下,5名学生因在烤房内玩耍导致严重烧伤,经过沈灿林的抢救治疗全部康复,学生家长给他送去一块“神术佛心”的牌匾。

“沈医生不仅医术高,医德也好,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一般,热心、用心、细心。”林泽民是永定区坎市镇新罗村村民,5月4日被开水烫伤,由于前期治疗不当,送到沈灿林这里时烫伤部位已经腐烂,如今经过沈灿林的精心治疗,病情已经好转,“再过一个月就好了,真的要感谢沈医生”。

……

每一块牌匾,每一面锦旗,每一声感激背后,都深藏着沈灿林与患者之间的感人故事。

医者仁心

全心救治患者树起“品牌”

“小时候有一次吃了太多金桃娘导致肠梗阻,差点连命都没了。”沈灿林说当时交通不便,乡村缺医少药,“父亲背着我去坎市治疗,走到半路我就快不行了,幸好最终被医生救回来了。”

这次经历让沈灿林对医生肃然起敬,并立志从医。1986年年底在福州军医学校完成学业后,沈灿林回到虎岗当乡村医生。“30年前整个永定缺医少药很严重,我是永定人,要为家乡做贡献。”沈灿林道出自己扎根家乡30年的初心。

“当医生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作战,治好了病人,我们就是英雄。”虽然是一名乡村医生,但沈灿林的患者并不都是“小病号”,救治难度很大。

2014年年底,98岁高龄的苏素招被开水大面积烫伤。苏素招的孙子李子明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沈灿林是治疗烧烫伤专家,就将奶奶送到他这里。

“老人烫伤面积很大,情绪极其不稳。”回忆起治疗苏素招的过程,沈灿林说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患者的家属们很信任我,一直鼓励我,我只能全心救治。”

如今,苏素招已年过百岁,身体还不错,李子明说这要感谢沈灿林:“他医术精湛,是难得的好医生。”

“每一位被治好的病人,都是一张名片,他们能够健康回家,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宣传。”记者在沈灿林的小诊所随机采访了5位病人,他们都说自己是从别人那里听说沈灿林的大名后慕名而来的。

如今,沈灿林的名声不仅走出了永定,走出了龙岩,甚至走出了福建。“有一些患者是来自江西、贵州、四川等地。”沈灿林说。


精益求精

用心改善配方提升医术

“相对于以前,现在烧烫伤类型更多了,病情更复杂了,治疗难度也更大了,比如化学烧伤、铁水烧伤等都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此时技术如果不跟进,病人的病情就可能会被耽误。”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妥善、恰当的治疗,沈灿林结合临床实践,用心学习探索,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治疗烧烫伤的疗法。

“突破一项技术真的没这么简单。经常研究到深夜,甚至整晚都没有睡觉。”沈灿林坦言,“二十年前是以药水、药粉为主的暴露疗法,比较适用于小面积的浅度烧烫伤,对于大面积、深度的烧烫伤这种方法疗效较差,我通过改进配方,形成了包扎疗法。”

郑建华是新疗法的早期受益者。1999年,培丰镇文溪村的郑建华因车祸烧伤,烧伤面积达到80%,花费十几万元都没有治好,被迫回家。“他的家属请我去他家看诊,当时郑建华部分烧伤地方已经腐烂。”大医院都治不好郑建华,沈灿林这样的乡村医生能治好吗?虽然彼时的沈灿林,已经治愈了上千例烧伤患者,但是对于郑建华,他说自己心中确实没有把握,冷汗直冒,“经过全面检查,我只有40%的把握,但他的家属信任我,第二天就把郑建华送到我这里来了。”

“摸索治疗方案,照顾郑建华,我记不清楚多少个夜晚无法入眠。”可喜的是,沈灿林的付出没有白费,“一个月之后,他就可以自己吃饭,下地走路了,三个月之后,他康复出院了。”

古道热肠

热心相助“亲人”不图报酬

有些患者家境比较差,沈灿林知道情况之后,就会尽量减少医疗费用,实在是没有钱的,就直接免了。三十年来,沈灿林相助过的患者少说也有好几百个,其中不乏倒贴钱的。

“这个老弟真的很可惜,最终还是被癌症夺走了生命。”沈灿林口中的“老弟”就是郑建华。当年在沈灿林的诊所治疗烧伤,花了2万多元医药费,沈灿林知道他家困难,没向郑建华要这笔费用。事后,郑建华过意不去,陆续送来1万多元。

2012年,郑建华患上癌症,手头再次拮据,就向沈灿林求助。第二天沈灿林就让儿子去福州看望“老弟”,给他带去1万元的同时,又给他包了5000元“红包”。“他就像我的弟弟,他家里很穷,还有三个孩子,能帮的就要帮。”沈灿林说。

“虎岗镇虎西村86岁高龄的沈德煌家境不是很好,看到老人家年纪这么大还自己下地干活,就不忍心收他的诊金,但是他每次过来都会给我带上他自己种的青菜,让我十分感动。”沈灿林说,像沈德煌这样的患者并不少,他们被减免医药费之后,来复诊或者经过的时候,时常会给沈灿林带一些农家菜,“比如一个葫芦瓜,几个鸡蛋,虽然不值几个钱,但是在我眼里,这比金子还贵重,因为它代表的是老百姓的真心,是对我的认可和感激,我感到欣慰、快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