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环保 > 最新播报 > 正文

浙江激发基层活力推动长效治水

2017-07-19 15:55: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6年,浙江省22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7.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2.7%,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其中劣Ⅴ类断面削减三年行动计划两年完成,省控劣Ⅴ类断面减少到6个;列入‘水十条’目标责任书考核的103个水质断面全部达标,5个入海河流考核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这是浙江省环保厅公布的2016年浙江治水成绩单。

这份来之不易成绩单的背后,是浙江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组织架构、长效机制和科技创新的日趋完善和逐步深入。

数万“河长”组建治水铁军

浙江是江南水乡,境内有大小河流8万多条,总长13万多公里。全省水系有钱塘江、苕溪、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和运河八大水系,还有众多的独流入海和流入邻省的小流域,沿海平原河网众多,治水工作点多面广、任重道远。

为此,浙江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 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五水共治”领导小组架构下,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6名省级领导担任全省钱塘江、瓯江、曹娥江、君溪、飞云江、运河等6条跨设区市主要河流的“总河长”,市、县及乡镇党政领导担任境内主要河道甚至水质最差河道的“河长”。同时,层层设立“河长制”办公室,抽调近20个相关部门的人员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

“身为钱塘江的‘总河长’,我感到责任很重、压力很大。但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信任,不管怎样,我都必须尽力去做,确保守河有责。”浙江省副省长熊建平说,担任“河长”后,他高标准部署治理工作,完善“河长制”长效机制,协调重点问题,加强巡查和调研。3年来,他和省级有关部门人员已实地调研和督查钱塘江治水30多次。

“每一次巡河治河,都会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回顾“总河长”生涯,他说,自己经常会被基层干部群众的“会创新、敢担当、善攻坚”深深打动。而这正是“铁军”精神的题中之义。浙江治水,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名基层“河长”,靠的就是生活在流域的群众百姓,靠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铁军”精神。

金华兰溪游埠镇衢江三峰张段村的张海如正是这样一名有担当的村级“河长”。去年9月25日,正值周日,清晨6点多,他一如既往地放弃休息,早早就开始巡江。正是由于他的忠于职守,才使得环保、公安部门能联手快速调处一起衢江边的非法倾倒危废案,避免了衢江遭受污染。

据了解,在浙江像熊建平、张海如这样的“河长”还有6.1万多名,其中,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和数万名村级“河长”。此外,设立了“河道警长”,与“河长”全配套,服务保障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了“企业河长”、“民间河长”等,发挥企业家和民间治水积极分子作用,共同保护水环境;配备数以万计的保洁员,负责河道日常保洁。他们共同构筑起了浙江的治水“铁军”,为浙江的治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浙江在保持五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将结合各地小微水体长效管理获得的经验,因地制宜地把管理向下延伸到沟、渠、塘等小微水体。通过设立“沟长”、“渠长”、河道巡查员、网格员,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河长”体系。

多项机制落实长效治水

“阿亮,你家洗衣台的水要接到污水管道,别直排进小溪。”近日早晨,在浙江金华永康,酥溪唐先段上厅村级河长施军航沿着流经村子的酥溪巡查,用手机拍下照片,不时叮嘱乡亲们注意环境卫生,共护一江清水。

这样的巡查是“河长”日常的工作之一。根据浙江省“河长”巡查制度,市级“河长”巡查不少于每月一次,县级“河长”不少于半月一次,乡级“河长”不少于每旬一次,村级“河长”不少于每周一次,每次巡查都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特别是入河排污口要求必查、拍照建档,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应。

除了“河长”巡查制度,浙江还先后制定实施了“河长”重点项目协调推进、督查指导和例会报告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确保“河长”履职到位。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完善“清三河”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各级“河长”是包干河道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当好治水的监督员、指导员、协调员、服务员。其中“管”就是承担日常管理职责,重点是监管河道的污染情况,防止反弹;“治”就是协调推进河道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特别是污染源的整治,确保任务落到实处;“保”就是协调监督河道的清淤疏竣、保洁、维护养护等日常工作,确保各项长效措施落到实处。并且,包括“河长”姓名、联系方式,以及负责的范围、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在内的信息都要上“河长”公示牌,设立在所管河河岸的显要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职责明了,工作清了,当然少不了奖惩分明、问责严厉的考核机制保驾护航。

“就在去年,省督查组来了4次,每次一周时间,自己跑,不让我们陪,市里每个月都来暗访。”湖州长兴县治水办副主任钱新方说。

检查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浙江省将其纳入政府对各单位“五水共治”工作年度考核之中。“河长”履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业绩突出的“河长”会得到奖励,工作不力、考核不合格的,会被行政约谈或通报批评;而因履职不到位或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垃圾河、黑河、臭河严重反弹或重大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河长”责任,同时,还要追究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最严重的是对所在市、县(区)“五水共治”工作年度考核优秀实行“一票否决”,已经授予的浙江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也要收回。据统计,近3年来,浙江全省共有近千名干部因“河长”履职不到位先后被追责。

长效治水,久久为功。今年3月,浙江省委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河长制”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体系和保障措施等。另外,《浙江省河长制规定》这部全国首个“河长制”地方性法规,也已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进行审议,旨在通过立法将浙江省“河长制”有关经验、做法、政策、制度加以固化、常态化,并根据实践中各方面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对“河长”工作体制机制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科技创新提升治水成效

“开始我们是自己一个人在巡河,现在感觉有了成千上万的帮手。”嘉兴市秀洲区虹阳市河村级“河长”周福坤说,有一次,村民小刘发现一家浴室私设暗管偷排洗衣废水入河,便通过印在“河长”公示牌上的二维码,立即扫码拍照上传举报。王江泾镇治水办的微信后台实时接收后向其交办,周福坤在不到5个工作日的时间里就予以处置,并上传了处置经过进行回复。

此外,去年7月起,周福坤的手机上还多了一个新的APP——“秀洲智慧河道”,这个APP正是基于“浙江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拓展研发的。如今周福坤的治水工作已离不开它,它已经成为迅速协调解决各种治水问题的“神器”。

“以前,我们‘河长’巡河签到都是用手写的;现在,通过APP签到,巡河轨迹通过GPS被后台追踪,谁都造不了假。以前,发现需要上级部门解决的问题,要一个个电话打过去协调;现在,只要把问题提交到APP,区里的各镇(街道)治水办和环保中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办、城建办、农技中心、水机站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后台全部能看到,主动来认领属于自己领域的问题。”周福坤感叹。

除了微信二维码、智慧河道APP这些软件系统外,浙江还为“河长”履职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

比如,“河长”不可能24小时巡查,江河溪流的每一段也不可能一刻不停都有人看着,那怎么办?记者在嘉兴市秀洲区看到,重要河段边都装有摄像头,全天候全时段地盯着河面,而且河段实景不仅“河长”和治水办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每个普通市民也都能够看到。这样,“河长”就不用仅依靠自己的一双肉眼来“看”河,而是在“千里眼”的帮助下,发动群众力量来共同守护一江清水。

又比如,“河长”巡河走到一半可能没路走了,又该如何?湖州德清就引入了无人机,从空中航拍河道,实时查看和传输河道污染源治理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实现高效、定位、无盲区信息采集,水面垃圾、偷排漏排甚至违章建筑等一览无遗。这有效解决了巡河路长面广、环境不允许等问题。

这些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都是近几年浙江科技创新、“智慧治水”的成果。借助这些科技手段,不仅各级“河长”巡河实现了全天候、无障碍和电子化,做到轨迹可查、结果可考,而且实现了群众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受理交办、“河长”提交任务第一时间落实承办,大大提高了治水工作效能,使科学技术的“有形之手”真正转化为治水工作的“得力助手”。

另据了解,到今年年底,浙江将把其中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推广覆盖至全省,对各“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网上巡查、电子化考核,同时,“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河长”APP将进一步完善,其中,会融合信息查询、“河长”巡河、信访举报、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等功能,使“河长”APP成为一款活跃度高、覆盖面广的网上政务平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