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卫计 > 正文

南平市第一医院托管政和县医院侧记

2017-07-18 08:22:5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7月12日,一场变革在政和开启续写篇章。当天,政和县人民政府委托南平市第一医院管理政和县医院(第二期)签约仪式在政和县医院举行,南平市第一医院院长徐尚华、政和县人民政府县长张行书、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小杰、政和县副县长李月莹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三年托管,提升县域医疗能力

托管,对政和县医院而言,已非首次。2014年7月1日,政和县政府委托南平市第一医院管理政和县医院,在我市首度开启“托管”模式提升县域医疗水平。经过三年的托管,分院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南平市第一医院三甲医院的现代管理经验和优质资源,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作用不断突显,有效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84.24%,社会群众、职工对医院的满意度达90%以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今年,为了进一步巩固完善托管成效,双方决定继续合作,实行下一轮为期三年的托管,以此助推政和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分院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当地的疑难病例得到治疗,分院职工收入得以增加,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都有所提升,医疗纠纷逐年减少,政和县的公益性事业有很大提升,分院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南平市第一医院院长徐尚华表示,托管三年,分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三年创业,技术人才齐齐发展

政和分院的医务人员对三年改变的感受尤为深刻。2016年初,分院内三科成立,整合心血管和内分泌专业,使得内科专业管理走向精细化道路。“分科以后,对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患者等的用药更为精准和规范,住院各项流程的管理也更为严格,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内三科副主任刘樟寿说。

托管三年,不仅是内三科受益良多,分院的学科建设也得以飞速发展。分院的儿科从弱变强,还建立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提高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危重症患儿救治能力,并在2016年初通过了验收并被授牌确认为政和县新生儿救护分中心。ICU(重症监护室)从无到有,许多重症患者不再外转,从而避免了危重病人在转诊途中意外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急诊科的急救能力提升,科室高、中、初人才梯队基本形成,急救设备齐全,病房、病床按标准建设,发挥出应有的急救、保障功能。

人才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托管以来,医院先后引进了80余位医学专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并通过专家驻点科室、手把手带教、专业人员跟台学习等方式,培养了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等专业8名学科带头人和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建立起了合理的人才梯队。

有了“精良之师”,技术的进步自然不在话下。三年来,分院在微创技术开展的领域不断延伸,共开展559台微创手术,其中普外微创开展手术335台,妇科微创手术开展224台。在上下互动培养模式外,分院还邀请省、市专家到院开展专题讲座、到临床开展查房、疑难病历讨论、请上级专家会诊手术等,通过这些方式,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现在已经可以熟用腔镜做阑尾、胆囊结石等手术。”骨外科主任夏孙文说到如今科室技术,脸上浮现欣慰的表情。

未来三年,托管模式仍有新意

“旧三年”已过,“新三年”来临,在新一轮的托管期,市第一医院将如何做好托管工作?

“针对县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市第一医院将继续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方式,完善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服务模式,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徐尚华院长说,市第一医院将不断提升执行效力,完成托管目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加强分院内部管理,提升职工满意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资源共享,为政和县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释放更多的健康红利。

尽管新一轮的托管刚刚开启,作为政和分院新一任的院长——南平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陈文培,已经开始了他身为医者的工作。就在签约仪式前一天,陈文培在政和分院为政和当地一位重型脑外伤患者做了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而这位患者,在五年前曾因车祸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新一轮的托管,将继续攻克当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谈及“新三年”,陈文培的脸上充满信心和期待。(李思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