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2017四比六促再攻坚 > 比贡献 > 正文

杨建华:党建脱贫带头人

2017-07-16 13:06: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7月12日,在崇仁乡共青村元家组临河的荒地上,一台铲车在前面推土,一台钩机在后面整地,几个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华的带领下,正把钩机清理出的石头搬到路边。杨建华说,1992年“7.4”洪灾后,眼前的这片地损毁严重,几乎无法复垦,就一直荒废至今。

共青村地处富屯溪畔,是崇仁乡第二大的建制村,有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23户1922人。全村耕地面积2721亩,大多分列北溪两岸。人均耕地来就不多的共青村,在经过几次洪水侵袭,近百亩耕地受损变成荒地后,人均耕地面积就更少了。这些年,村里也想把受损的耕地复垦,但田里的基土都被冲走,剩下的除了泥沙就是石头,就算把沙石清理干净,也没有可供作物生长的土壤,只能眼看着昔日的良田变成长满芦苇、杂灌的乱河滩。

“复垦荒地的最佳时机不期而至。”村主任毛兰说。去年,县里启动崇寨线道路改造工程,把原来的三级公路改为二级公路。因新建道路取直拓宽,在规划设计时,需征用崇仁乡洋塘村的不少耕地。随着工程开工,大量肥沃的土壤被铲车推出如小山般地堆在道路两边。让施工方头疼的废土,在杨建华和共青村委班子成员眼里却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贝疙瘩。

原来,去年共青村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就把扶贫攻坚与村里开展的“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工作机制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建扶贫互促机制,全面推行“一户一策一党员”及“支部+公司+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扶贫模式。一年来,通过异地搬迁、产业扶持、提供公益岗位、发动村里能人帮带的形式,共青村26户6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1户32人实现脱贫。为了给更多贫困户提供增收门路,去年底,杨建华、毛兰等几个村支委牵头注册成立“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8户贫困户入社。8户贫困户通过政府提供的每人5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注资合作社,合作社按年支付利息3710元,并且优先安排他们到合作社做工,按工作量轻重每天支付100~130元的工资。


合作社成立后,基地选址却让几个村支委决断不下。由于共青村耕地有限,好田都种烟了,剩下的山垄田不是太偏就是面积不够,根本无法建大棚。而临河的几十亩荒地,面积大又靠近公路,非常适合搞规模化种植。当看到洋塘村大片耕地因道路改造致使肥沃的土壤变成废土后,村支委当即决定,把公路施工中挖出的泥土运来铺在荒地上,用“客土”作“基土”,发展大棚种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20亩荒地已完成平整、覆土,待地里石头清理干净后,就能开始大棚建设。

“垦复这片荒地,投入非常大,光运土就雇用4台工程车,整整运了7天。”杨建华说,“目前支付部分劳务工资和铲车、钩机的油费就花了大几万,最终亩投入只能等工程完成结算后才知道。”虽然投入大,但村两委都觉得花这些钱值。因为垦复荒地是一次性投入,永久受益。何况在增加耕地面积同时,还能为贫困户增收创造条件。

(邱洪福 熊星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