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卫计 > 正文

福建医改打出组合拳 “花式”实现“强基层”

2017-05-08 10:27:42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网福州5月5日电(刘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这句口号,如今几乎人尽皆知。然而,真正实行起来是什么情况?

“随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人口转移,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日前,福建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赖以刚在接受采访时说,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系统推进医改的重点、也是难点。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县域医疗服务如何提升?怎样落实农村医保?怎样把“小病”留在基层?作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福建正就“强基层、建机制”进行尝试。

建三平台六中心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

赖以刚介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就难以形成。

福建基层综合医改提出,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并依托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病理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技术平台;以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为龙头,组建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建设县域医疗服务协作平台;以互联网+等形式,实现县域医疗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县域医疗服务信息平台。以三大平台、六大中心辐射县域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

“建立区域性的总医院是解决医疗资源均衡和下沉、促进基层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三明市卫计委主任蔡金明说,三明今年启动县域总医院组建工作,将以医保打包支付为利益纽带,推进城乡居民与三级医疗机构实行健康签约服务,促进医疗机构服务模式转变。

要下沉的除了资源,还有人才。福建探索卫生技术人员“县管乡用”管理机制,放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招聘人员的学历限制和基层职称评审条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特设岗位,用于聘任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卫技人员,不受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等限制。


城市农村双管齐下打通两个“最后一公里”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农村乡村医生和城区家庭医生就是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端。

在农村,福建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由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合理设置公立村卫生所,村医由乡镇卫生院下派或从当地具备条件的村医中择优选聘。建立健全村卫生所的人员经费保障与机构运行补助机制,将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经费和各种政策性补助经费以及政府专项补助经费,打包交给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全部用于村卫生所人员经费和运行管理,由乡镇卫生院按月发放,并且2017年基本实现村医基本养老保险全省覆盖。

三明市就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为切入点,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自2016年2月起,三明市开始推进乡镇卫生院在每个行政村延伸设立一个卫生所,村人口少于1000人的,可以几个村集中合并设立一所。村卫生所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双向转诊任务和以签约服务为基础的医养结合服务。同时,村卫生所的财务、药品、耗材、业务、医事、药事等均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核算和承担。医保开通到村一级,实行医保实时结算。逐步实现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一个政府举办具有公益性的卫生所(或分院),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在城市,开展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社区注册医生为主,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为辅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负责责任片区内居民签约服务。2017年签约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两个慢性病管理为主,并逐步扩大慢性病病种范围。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签约居民个人缴费三部分组成。在试点初期,鼓励采取免除居民个人支付的签约优惠政策。厦门市的慢性病“三师共管”团队服务就是城市家庭医生签约的样本。

此外,福建还完善配套政策,引导患者基层就医。价格方面,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所)一般诊疗费政策,同步落实医保报销政策。医保方面,对现有基层医保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拉开基层与不同等级医院或县域内与县域外医院报销差距,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全部执行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实行网上采购,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用药品种相衔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