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扶贫机制因户施策 贫困户“翻身”有盼头
2017-02-06 08:33:4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原标题:贫困户“翻身”有盼头 1日,在建瓯市东游镇盛前村俊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即将摘下省定贫困户“帽子”的张忠泉喜滋滋地看着自己栽种的第三批黑木耳菌筒进行最后的采摘。前两批黑木耳已经为他创收2万余元,至第三批5000筒采摘完,他的年收入有望超过3万元。“日子将会一年比一年好,真感谢政府对我的扶持。”张忠泉充满信心地说。 “合作社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带动全村26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脱贫。”盛前村村支书叶恭贵说,张忠泉的脱贫致富得益于村里俊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盛前村叶宽俊等6名党员牵头于2015年组建,总投资260万元,建有1500平方米的专业厂房,引进日产2万袋的一条数控菌棒生产线、拌料装袋设备4台、灭菌蒸汽锅炉2台、灭菌柜6座,搭建养菌大棚20亩等,主要从事黑木耳、黄金菇、灰树花、玉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加工、销售,产品销往浙江龙泉等地,仅2015年销售产值就达150万元。 2016年,合作社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和建瓯市创新扶贫机制,“因户施策”,采取党员与贫困户结对,提供扶贫贷款担保等方式,动员张忠泉等1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黑木耳16万袋,并聘请省食用菌专家作为合作社技术顾问,为合作社定期开展栽培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并向贫困户提供厂房、设备、养菌大棚等的无偿使用权。 “有专业的设备、有专家的指导、有政府的扶持,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前景。”村支书叶恭贵说,去年6月,建瓯市精准扶贫再加力,成立了扶贫小额贷款平台: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专户,将省里下达的与地方财政配套的合计1200万元担保金存入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放大倍数的额度内发放贴息贷款。而合作社方面则定下了让贫困户每户年均创收3万元的目标,一时间全村61%的贫困户被调动起来发展食用菌,像张忠泉这样贫困户,因种植黑木耳食用菌类,收入在1万至3万元不等的不在少数。 “有了合作社帮忙分销,我们不愁销路,单单种植黑木耳,我今年预计至少可创收3万多元。”张忠泉一边捧着菌棒,一边乐呵呵地说,今年培育的黑木耳质量都很好,生木耳可卖9元/公斤,而干木耳则可卖到60至70元每公斤不等,现在浙江龙泉一带的浙商都抢着要。 “2017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社员100户,继续带动剩余的贫困户种植食用菌,发展玉木耳、灰树花等新品种50万袋,全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说到未来的目标,叶恭贵和他的村民们都信心满满。 (林铖熙 魏剑生)
|
相关阅读:
- [ 06-12]龙岩市创新扶贫机制以“三精”保“三真”
- [ 04-25]习近平考察安徽金寨: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
- [ 04-08]福建严查假冒伪劣婴幼儿奶粉|跨境电商路在何方|三明探索"348"精准扶贫机制
- [ 12-14]改变“各管一段”的扶贫机制
- [ 08-24]媒体质疑百强县带"穷"帽 扶贫机制亟待创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