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民生 > 正文

越是艰难越向前——延平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纪实

2017-01-23 17:50: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3日,笔者来到南平市成兴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看到几十座猪栏被夷为平地,几个工人正在清理废弃的砖头、木材。

“成兴养殖场占地80多亩,是大横集镇最大规模的养殖场,年产值2000多万元,生猪最高存栏量达3万多头。在‘攻坚战’中,该场28927多平方米的猪栏全部拆除了。”延平区大横镇政府环保站站长罗俊告诉我们。

“那是一场任务空前艰巨的的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为了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延平别无选择!”区整治办一位干部介绍说:

2016年11月14日,延平区召开了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动员大会,发出动员令,正式打响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至2017年1月15日,仅62天,已签订拆除协议1758家,完成拆除1937家,拆除面积923481.875㎡,削减生猪数量近95万头。

回顾这场“攻坚战”,我们看到,它是一次对乡镇领导干部工作落实能力的大检阅。

区挂点领导带领19个乡镇(街道)、村(居)干部深入养殖场(户)尽心尽力做动员工作,区有关部门努力配合,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攻坚战”期间,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作为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主动深入一线,亲历亲为抓好落实;各乡镇、街道干部,他们不只是下村走走,而是深入拆除一线,帮助养殖户一起测量、腾栏,完成拆除工作。干部的这种扎实作风,让养殖户觉得,党委、政府始终是和群众站在同一阵线,让群众由被动拆除转为主动配合。

比如,来舟镇能快速完成任务,就是得益善做群众思想动员工作。来舟镇辖区内共有31家养殖场,除了3家环评证照齐全,剩余的28家59755.22㎡均被列入此次“攻坚战”拆除任务数。面对这场时间短,任务重的“歼灭战”,来舟镇制定紧商谈、紧测量、紧签约、紧腾栏、紧拆除的“五紧”措施,要求做到“谈、测、签、腾、拆”环环相扣,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全镇干部发扬坚忍不拔的“钉子精神”,面对被骂、被赶、养殖户不理解的处境,把委屈藏在心里,把微笑写在脸上,始终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持之以恒。执法、供电、林业、国土等部门大力支持,和镇干部一起现场办公,现场沟通。镇干部驻点动员,直接参与与养殖户商谈。村干部、党员代表率先垂范,协助镇干部根据拆除对象的家庭特点,社会关系一起动员做好工作。拆除过程中始终坚持“政策统一,标准不变”,跟群众把拆除政策讲透讲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由政府统一调配钩机,努力满足拆除户的合理合法诉求。镇司法所、法律顾问全程跟进,耐心解答拆除户的疑惑。通过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多方配合,该镇“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回顾这场“攻坚战”,我们看到,它是对农村基层组织“排头兵”战斗力的大检阅: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有先干部再群众,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攻坚战”以来,各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积极配合拆除工作,主动加入拆除工作队伍,帮助做通亲人、朋友的思想工作,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拆除猪场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炉下镇瓦口村作为禁养区,“攻坚战”任务重。村党支部书记张道星从“攻坚战”第一天开始,起得早、睡得晚,放弃自己其他工作,老父亲生病就只是送到城里医院后就返回村里继续工作,病中父亲只能由其爱人照顾,连续2个月没有回南平看老父亲一眼,都呆在村里,白天拆除猪栏,晚上入户做钉子户思想工作。攻坚战期间在测量核实猪场面积时,他不慎从高处跌落,见无大碍,简单消毒处理伤口后,他立马又投入测量的队伍。瓦口村现全村退出养殖,已经完成拆除87家,面积45870.215平方米。

回顾这场“攻坚战”,我们看到,它是对全区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综合发力能量的大检阅:

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尽快予以解决,真正形成齐抓共治的工作格局。

区纪委、区委办、效能办牵头,联合区人大、政协、执法局、整治办等单位,共出动65余人次,对各乡(镇)、街道及区直有关部门开展“攻坚战”行动情况进行暗访督查4次,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辖区内举报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家属参与生猪养殖且未主动上报自行拆除行为、新(扩)建养殖场行为、病死猪非法处理行为及偷排、直排、私设排污暗管等违法排放畜禽养殖污水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现金奖励,鼓励全民参与,共同监督。

延平这场“攻坚战” 彰显延平各级干部的“巨能量”,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实效,对推进全区绿色发展上新台阶夯实了根基。

但是,延平区领导也清醒地看到,该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远未结束,任任重而道远。

延平区是全省最大的库区之一。目前,延平区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夏道、炉下、太平、樟湖等4个库区乡镇,因水口电站建设,延平区成为全省第二大库区,库区许多农田被淹没,当时为了解决库区移民生产问题,鼓励库区移民发展养殖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虽然延平区已在积极鼓励发展百合花等新兴产业,但养殖户以生猪养殖为主要生活收入的格局还未得到调整,引导养殖户转产转型的方法和出路不多。

下阶段,延平区水环境整治将转入持久战,全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削减生猪养殖总量,坚决控制新(扩)建养殖场,加快污染综合治理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转产转业;同时,多措并举,巩固整治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延平明天的道路会越走越好、越走越美。(詹国兵\文 陈茂军\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