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政和县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让每一个留守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

2016-08-09 07:30:5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为拓展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夯实基层维稳根基,我市于2015年3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案件、无上访、无诉讼、无邪教的“四无”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实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同时在全市所有村居继续全面实行农村社会治理“1+3”工作机制。“四无”村居创建为全省首创。

一年多来,创建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就地解决”的阶段性目标,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共有93个村居被认定命名为2015年度“四无”村居。去年这一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本报今起推出“创‘四无’村居 建平安家园”专栏,报道我市各地开展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本报讯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现在多了一个‘校长爸爸’,他每天都和我们一起吃饭,我们生活得很快乐。我还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大朋友,他们在生活上关心我帮助我,希望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是记者5日在政和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读到的一封信,写信的是西津畲族小学的一名留守儿童。短短几行字,长长渴盼情。

政和约有23万人口,其中8万人口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最多时达1385人,占全县儿童的6.9%。他们大多数与空巢老人住在一起,隔代生活,小小年纪亲情缺失,孤独无助。

“‘留守’的标签,容易让孩子反噬自我。我们十分重视关爱留守儿童,但具体哪个部门负责、该怎么做,起初却并不明确。”政和县留守儿童关爱领导小组成员、县教育局副局长谢晋义介绍说,政和县将这一工作纳入教育“两项监督”、“双高普九”范围内,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处级领导为副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明确了综治、教育等19个单位和10个乡镇(街道)工作职责,出台《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管理、问题儿童教育、“代理家长”和“爱心妈妈”等32项工作机制。

2013年,政和县在全省率先成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承担全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服务中心有精通心理、医疗、数据库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专职人员,有经费和场地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叶松英介绍,对每一位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都制作了本人情况、成绩追踪、家长及监护人信息、留守原因、健康检查情况等7份表格。数据库每个学期更新一次,从而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跟踪、监督和关爱服务。

政和县还以服务中心为枢纽,联动政府、学校及社会力量,开展心理咨询、感情沟通、卫生保健、代理家长等一系列关爱活动。迄今,超过1300名“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和教师志愿者等参与其中,数百名留守儿童的心结被打开,学习成绩获得提升。至今没有发生一起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意外伤亡等事件。

“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我们没法陪伴在他们身边,让孩子缺少了许多童年的快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太多亏欠,幸好有政府、学校和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对孩子的照顾,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爱,感谢你们。”政和县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获得了家长的认可。不仅如此,政和县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举措,还吸引了建瓯、建阳等邻近村镇的近百名儿童转学就读。(本报记者 吴建琼 郑金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