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扶贫资讯 > 正文

探索“强村之路” 创新“地租模式” ——省派驻村干部陈少杰带领赤门乡前坪村村民创富路

2016-07-11 08:42: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我们都见证了村子这两年来的变迁!”6月2日,在延平区赤门乡前坪村里,村民罗年铨万分感慨。他说:花园般的村貌和村里重现生机的农田,让他看到了大山里孕育的希望。

前坪村距离市区70余公里,却有480多个弯,加上正在修路,颠簸近两小时才能抵达,交通条件极为恶劣,这样一段路“吓跑”十多家前来考察的投资商;经济基础差、人口外流、山垄田荒废等因素下,村集体也成了“空壳”。近年来,村两委在省派驻村干部陈少杰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强村之路”,创新“地租模式”,让村子重新焕发生机。

“要不是陈支书创新的‘地租模式’,村里的合作社就成了一堆烂摊子。”罗年铨说道。他是村里“太宝山”水果合作社的一名股东,合作社成立不久,就因资金链短缺,劳动力不足,变得难以经营。2015年初,陈少杰四处取经,多次邀请专家为村里出谋划策,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村两委研究决定充分利用荒芜的山垄田,采用创新的“地租模式”发展农业经济。

“新模式借鉴了‘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村集体。”陈少杰说道。合作社以每年一百斤稻谷的市价折算租金向村户租用田地,再由村集体投资入股合作社(入股资金由厦门理工学院捐助),带领合作社开垦抛荒地;村民也可用土地作股份入股合作社,并在合作社中打工赚取工资。

在创新的“地租模式”下,合作社已新开垦百余亩荒废山垄田,种植脐橙、水蜜桃、桔柚等水果6000余颗。陈少杰表示:这样不仅解决了合作社资金缺口问题,还让抛荒的山垄田重新利用,并带动建档立卡户走向脱贫之路,收成后更能为村集体带来一笔可观收益,是一举多得的模式。

进村路难走,招商引资成难题,就引导村民在脱贫路上创新,鼓励有能力的村民自主创业。在陈少杰看来,给钱给物不如帮村民找条“致富路”。

“回村还能够创业,多亏了陈少杰的帮助。”林维财说道,他是村里的贫困户,从部队退伍后,曾在朋友的养殖场帮忙,因父母身体欠佳便返回家中,一边照顾二老,一边利用在外学到的知识,帮助村里维修机械,并无固定收入。

陈少杰得知后,积极引导林维财利用手中的技术进行特种养殖,还帮助他城乡两头跑,四处咨询养殖方法。如今,林维财的小型原生态田鸡养殖场已初见成效,年初放下的120多对田鸡苗,已经繁殖出4000多对,而一旁的雉鸡养殖场也搭建好,正准备投入使用。

“明年5月份这些田鸡就可以卖钱了。”林维财表示,要是特种养殖能致富,他希望像水果合作社的“地租模式”一样,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这个行业。

两年多来,陈少杰为前坪村所做项目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奔走于全省各地里程数超8万公里,几乎可绕地球两圈。他的努力也让村子来了个大变样:自来水改造让村民喝上干净的山泉水、40余户危房改造让住房安全、一百多米的河道护岸工程让村民在汛期不再担惊受怕……一年前组建的“爱心帮帮团”更是让村里十一位贫困留守儿童得到一对一的关心和帮扶。

“不脱掉‘空壳村’的帽子,现有的改变就不会太长久。”陈少杰表示,接下来的工作里,他的工作重点将继续放在给村子“造血”上,为深山中的前坪村搭出一条“创富路”。

(朱宇 张李子 胡宗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