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民生 > 正文

开发文化游,让特色非遗唱主角

2016-06-22 08:09:4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扬州要将工艺坊改造提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成为一处互动式的文化旅游景点;青海要求非遗与旅游融合,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融入景区之中,将成为评定、复核3A景区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站稳脚跟,不少旅游城市将目光投向了文化游,借助非遗文化,令自己的旅游产品拥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大的魅力、更高的标准。

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开发大武夷文化游,我们不妨也让特色非遗来唱主角。

作为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地方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素材。如散布在政和、顺昌等地的古廊桥,体现了闽北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有“活化石”之称的政和四平戏,以及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建瓯挑幡等地方曲艺;有“茶中状元”之美誉的大红袍、制作工艺堪称一绝的邵武和平游浆豆腐制作工艺等地方饮食;有最能体现古闽越人习俗特色的延平樟湖崇蛇习俗、渊源悠久盛行在闽北山乡的烛桥灯等民俗节庆;还有浦城剪纸技艺、松溪湛卢宝剑铸造技艺等民间工艺。

特色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所在。推动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对非遗文化产品进一步加大研发、策划、包装,让非遗文化与大众面对面,成为有温度、有生命的“教科书”,我市一直在做积极的探索。

《印象大红袍》是武夷山市倾力打造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它将悠远厚重的茶文化内涵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使之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文化旅游项目。剧场边上有家创意集市,与演出相关的产品只占全部商品的20%,销量却占了40%。作为演出主营业务的拓展与延伸,2011年4月,包括音像制品、品牌茶、茶食品、文化衫、创意衍生产品的“印象大红袍”五大系列衍生产品上市,广受游客欢迎。

眼下各地蓬勃发展的乡村游同质化严重,非遗文化的介入,不失为打开市场突破口的一个好办法。顺昌县埔上镇张墩村建成全国首个“乡愁馆”,当地人都说,乡愁馆让记忆有了落脚处。游客则看到了优秀的乡土文化被传承下来。丰富旅游业态,提供寓教于乐的文化旅游产品,从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地方文化, 这样的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农村就地现代化和就地城镇化意义现实而又深远。

(朱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