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民生 > 正文

武夷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分茶技艺演绎汤纹水脉

2016-06-05 08:28:5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武夷山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在表演分茶技艺

茶百戏作品:对弈图

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在讲授分茶技艺

近年来,武夷山茶文化鉴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具有大众的审美情趣,而且具有互动性。自古以来,茶除了品饮外,人们还把茶玩出许多游戏来, 戏百茶由此而生。武夷山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三十余年来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积极挖掘沉淀在武夷山的茶百戏历史,大胆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传统人文意趣的茶百戏作品。

茶百戏的历史悠久。北宋陶谷在《荈·茗录》中就有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书中记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陶谷所述的“茶百戏”,就是后来的分茶。分茶是手头上的真功夫,玩法是指善分茶者的手法翻新,体现了分茶技艺的高低。古人把它说成是茶百戏,这“戏”就是玩,就是演绎。这种“戏茶之法”,是通过分茶得以展示的。

分茶法在陆羽的《茶经》中即有介绍。分茶法也有叫烹茶法的,即一面加热,一面制作茶汤。分茶法还引起了帝王的兴趣。宋徽宗在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中,也颇有兴趣地介绍了分茶和点茶两种方法。宋徽宗赵佶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把整个点茶过程分成七个部分,也叫“七汤”。

分茶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分茶是要靠茶客作为观众来欣赏的,表演分茶者,优雅略带点魔术般的技巧,能让你的视觉在惊讶中感到愉悦,欣赏到魔术般的汤纹水脉。

分茶成功与否,与茶汤的泡沫有很大关系。梅尧臣在《以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中写道:“银瓶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说的是使用银质汤瓶煎汤,使用银质的梗棒击搅,使得茶汤的表面形成小米粒般的泡沫。为什么要用银质汤匙来击拂汤水呢?北宋前期的一些茶文化史料,都证明了当时击搅茶汤的工具是金属做或质地厚重的匙箸。蔡襄在《茶录》中就介绍了诸种茶匙:“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黄金做的汤匙,不是百姓能用的,只有皇室才有。而一般平民百姓,更多的是用银铁类汤匙。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竹策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说明所用来分茶的竹策,就是竹制的箸,也称筷子。或其它硬木类,只是两端包了一些银,增加必要的重量。这又可从丁谓的一首《煎茶》诗中得到证实:“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箸,即竹做的击沸工具。陆羽也曾经使用过竹策来搅拌茶汤。到了北宋末期,茶筅大量流行,不仅《大观茶论》作了详细记载,还开始频繁出现在诗文里,南宋的《茶具图赞》甚至把它作为典型的搅拌工具加以收录,名之曰“竹副帅”。元代诗人谢宗可在他的《茶筅》诗中写道:“此君一节莹无暇,夜听松风漱玉华。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芽。香凝翠发云生脚,湿满苍髯浪卷花。到手纤毫皆尽力,多因不负玉川家。”赞美了茶筅在分茶表演中发挥出的重要功能。

另据《问俗》记载,分茶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搅,因能与汤面直接接触,较易掌握;另一种是直接注出汤花来,很难掌握。此法被陶谷称为“茶匠通神之艺也”。其法是以单手提壶,将沸水由上而下注入放好茶末的盏中,使盏内立即形成变化多端的景象。

沸水泡后,盏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会出现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的“粥面光凝”现象,即古人煎茶时称汤光茶多,茶叶浮在表面,如熬出的粥面一样泛出光泽,也叫“粥面聚”,随后,粥面散开,茶面会泛出白色的茶汤,这就是常听说的乳白色汤花。此时最美妙的情景也很快出现在盏面上了,盏面上现出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种种新奇图样,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宛似水墨图画,也有人把这种艺术效果誉为“水丹青”。 苏轼的《试院煎茶》中有诗为证:“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分茶技艺的高下,就是看分茶者玩弄汤纹水脉是否娴熟老道。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一诗中,记述他观看显上人玩分茶时的情景:“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云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势字嫖姚。”茶水相遭,在兔毫盏的盏面上幻变出怪怪奇奇的画面来,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显上人是玩茶的老手了,善幻能变,心手相应。“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这两句,写出了分茶所用器具和手势掌握的高低。详细描绘了分茶可使茶汤中出现气势磅礴的文字,令人惊叹。

陶谷在《清异录》中,还记有精通分茶的佛门弟子福全,每点茶一碗,吟诗一句,同时点成四碗,即吟成一首绝句。这种分茶技艺不仅手要巧,而且速度要极快,否则顾此失彼。点茶让茶汤形成了你想要的文字和图案,表达了点茶者手上工夫和审美情趣。

元、明后,由于点茶法不再盛行,分茶逐渐衰落,虽仍有分茶流传,但在清代后逐渐失传。武夷山的章志峰传承了分茶这一传统技艺,能用蒸青团饼茶制成的抹茶,来演示古代的分茶;也可以用红茶、乌龙茶、白茶等茶类演示分茶技艺。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把新的创意理念融入茶汤构成文字和图像中,突破了古人仅能用绿茶来演示分茶的局限。

据介绍,章志峰亲手演示出来的分茶,其图案可以保存1至4个小时。在茶汤里作画写字,宛如丹青水墨画,看似平淡无奇的几个动作,却演绎了武夷茶文化底蕴的艺术灵魂,使之激活,使之创新。

一杯均衡分布着淡青色彩的茶汤,历练出了表演者鲜活的形象思维,沉着娴熟的灌汤技法。那些浮在茶汤水面上的优美图案,虽然会很快消失,但是茶赋予的灵性,永远附丽于武夷茶的千百个故事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