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闽北蔬菜出口首现负增长 产业发展期待回暖

2016-05-30 14:52: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本网讯(本网通讯员)2015年,闽北地区经检验检疫出口各类脱水、保鲜、冷冻蔬菜4582.4吨、货值1716.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2.6%,但今年1-4月,蔬菜出口1957.6吨、719.3万美元,同比下降10.3%和13.3%,结束长期以来的增长态势,出口产业发展出现停滞甚至萎缩的迹象。目前闽北蔬菜出口存在多重制约因素。

一、各类生产要素成本齐涨,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滑。调研显示,闽北地区80%以上的出口蔬菜企业反映2015年利润明显下滑,企业处于极微利甚至出现亏损情况。主要原因是原料价格高,受内销市场影响,新鲜蔬菜价格居高不下,脱水蔬菜的原料价格也水涨船高,另外国内受通胀影响,工人工资、物流费用、水电开支等逐年递增,国外经济复苏疲软,出口产品价格得不到相应提升,加上汇率波动大,收汇成本相应增加,粗加工产品面临东南亚国家的低价竞争。此外,蔬菜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规模,受银根紧缩、征信体系不完善、抵押物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面临贷款难问题,而民间融资成本又高,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二、受限于自然条件,特色产品受气候影响显著。闽北素有“海西绿色腹地”之称,是全省毛竹中心产区之一,每年冬笋产量数十万吨,2015年受 “暖冬”影响,低温时间短、雨水足,冬笋产量较往年有较大的增长,但同时也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也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平均收购价从6.5元下降到5.5元左右,最低达到2.5元,平均降幅20%左右。此外,出口保鲜冬笋随行就市,受限于产量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市场价格也一直起伏不定。 2016年1-4月保鲜冬笋出口1095吨、332.6万美元,同比下降7.26%和21.3%。

三、行业竞争加剧,粗放发展模式亟需转变。蔬菜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等现象。企业地处闽北,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与技术人才,管理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出口以简单粗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较弱,影响企业做强做大。加之蔬菜出口企业的种植基地多处山区地带,蔬菜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种植成本大大高于平原地区。此外,与其他地区相比,闽北地区对蔬菜行业的政策倾斜相对薄弱,蔬菜种植户及生产加工企业承压较大。

二、相关帮扶建议一是转变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蔬菜制品产业,帮助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将产业结构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低科技化向高科技化转变,例如开发冷冻蔬菜制品等。二是特色品种行业的组织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密切关注国外市场贸易趋势,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相关产品和要求,按照要求组织生产,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好产业链的分工,降低成本,提高定价的话语权,同时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杜绝竞相压价,主动分享商机,抱团开拓海外市场,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欧美市场的开发。三是加大帮扶力度解决资金问题。目前多数企业资金运转困难,亟需在短时间内解决,恢复企业资金链运转,提升企业出口积极性。四是持续提升质量控制能力。积极寻求技术、政策扶持,合理规避风险,积极参加最新国际技术法规宣贯会和培训,提高企业对国际法规的理解,加强自身质量监控能力,确保出口蔬菜的质量安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