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政和 > 正文

政和白茶:墙内开花内外都要香

2016-04-17 07:26: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政和县年产白茶3000吨,占全省总产量的75%左右。然而,高产之下,却没有相匹配的高知名度,直接影响了茶农增收。为此,政和开始从多方面着手,积极推动白茶产业转型升级

政和白茶:墙内开花内外都要香

东南网4月17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徐庭盛

政和号称“中国白茶之乡”。2007年,政和白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1年开始实施政和白茶国家标准。该县白茶年产量3000吨,占全省总产量的75%左右;年出口量2000多吨,占全国出口量的70%。然而,政和白茶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影响了国内销量。近年来,政和以现代茶业项目建设为契机,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和产品销售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推动白茶产业转型升级。

生长环境:

打造“四位一体”生态茶园

来到海拔900多米的澄源乡林山村,只见一片片茶园错落分布在青山间。

言午茶业老总许建设介绍,这里共有1200多亩生态茶园,其中870亩已通过有机认证。茶园种植梅占、白芽奇兰等10多种名贵茶叶品种。茶园不用化肥,而是种紫云英等当生物有机肥;不用农药消灭虫害,而是采取生物和物理措施。例如,县农业局提供蚜茧蜂,放养在茶园中抓蚜虫。

县茶业管理中心主任张义平说,有好山好水才有好鲜叶。进一步提高白茶的品质,首先是优化生态环境,提升鲜叶质量。近年来,政和努力促进茶园建设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严格控制茶山规模,完成低产茶园改造4.2万亩,推行“树+肥+水+路”四位一体生态茶园发展模式,建设生态茶园6万亩,其中8000多亩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认证;积极推广政和大白茶、梅占等优良品种,新植优良品种1.2万亩;全县茶园新植珍贵树种、阔叶树种6万多棵,新建大小蓄水池4500个。这些措施有效增加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为提升鲜叶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


工艺提升:

既保留传统,也进行创新

在瑞茗茶业老总余步贵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全自动萎凋生产线。

据介绍,萎凋是白茶初制工艺的第一道工序,即将鲜叶摊在一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中,使其水分蒸发、体积变小、叶质变软,酶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发生变化,促进香气、滋味等茶叶品质的形成。正因为政和白茶采用独特的全萎凋轻微发酵茶工艺,没有经过高温杀青,形成独特的保健功能。

余步贵说,传统的白茶制作,是自然萎凋,将鲜叶置于空气流通、阴凉干燥处进行,也有早晚间将鲜叶放在微弱的阳光下晒一晒。这种办法靠天吃饭,温度、湿度无法人工控制,茶叶品质难以保证。2012年,公司和省农林大学、安溪佳友公司合作,研发出自动化控温控湿萎凋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014年,公司研制出全自动控温控湿萎凋机,每台可加工3000公斤鲜叶,耗电仅30千瓦时;而自动化萎凋机每台只能加工1000公斤鲜叶,耗电要60千瓦时。全自动萎凋生产线最大程度地模拟了传统的自然萎凋环境,又克服了传统阴干手段无法控制温度湿度的缺陷。国家知识产权局目前已受理了相关的专利申请。

余步贵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的脚步永远不能停。下一步,公司还准备在生产线加装LED灯,模拟自然阳光的环境,对茶叶进行醇化,继续提升其香气和口感。

张义平介绍说,近年来,以瑞茗茶叶为代表,政和通过实施省科技厅“一县一业”技术创新示范项目,成功实现了政和白茶人工控温、控湿萎凋工厂化生产。目前,政和正加快全县茶产业装备水平整体提升,不断增强白茶标准化、连续化、高端化加工能力。

销售转型:

像股票一样交易茶叶

白牡丹茶业老总黄礼灼最近有点忙。不久前,他的公司试水“互联网+金融+茶业”的销售新路,与省首家茶叶电子现货交易市场——大武夷茶叶交易市场合作,将品名为“羊羊得亿”的10万块茶饼,作为该市场的首批托管发行藏品,挂牌上市销售,很快就会开始全国申购。这种电子现货交易类似股票交易。这10万块茶饼在茶交市场上市后,投资者可通过网络申购。申购结束后,投资者可将手中持有的现货凭证上市交易,估计茶业的行情走向,买进或卖出,从中获利,或者也可以提取现货。

黄礼灼说,对企业来说,通过与武夷茶叶交易市场合作,产品有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大大减少了仓储、物流、包装、开门店、人员雇佣等营销成本。电子现货交易可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有效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通过投资者申购和买卖,产品扩大了知名度。

张义平指出,政和白茶从清末就开始出口国外,但长期以来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近年来,政和积极拓展销售转型新渠道。通过授权方式,鼓励政和区域外的1000多家茶叶连锁店、专卖店经营政和白茶;建立电商孵化园,鼓励茶企通过网络电商模式进行销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