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建瓯:“以电代燃”护卫绿水青山

2015-07-09 16:07: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记者 吴杨珠 通讯员 张显凤)福建省建瓯市有着“中国竹子之乡”、“ 中国贡茶之乡”之称。竹林面积131万亩,毛竹立竹总数2.2亿株,年产鲜笋30万吨,毛竹林面积、立竹量、鲜笋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同时也是宋代最著名的宫廷御茶园,茶叶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年产茶叶总产量近万吨,其中70%以上的茶叶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及港澳地区。

建瓯市水煮笋罐头加工产量居全国首位,产茶历史悠久,是闽北乌龙茶的主产区,所产的矮脚乌龙茶品质优异,深受市场欢迎。运用传统工艺生产水煮笋罐头和茶叶需耗费大量的木材、煤,且制作费时费力,不仅污染环境,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电能替代,降低成本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行之路。

“以电代媒”蓝了天空

在建瓯市明良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在用电蒸汽加工水煮笋系列产品。据统计,截至日前,该市34家企业已加工水煮笋罐头60余万罐。2014年水煮笋罐头产量3.5万吨,软包装产量近1万吨,笋加工规模已进入全国前列。

制作水煮笋罐头需将竹笋原料在洗涤干净后及时水煮杀青,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去壳后按大小修整均匀,再把笋块分装入桶(罐)内,注水、排气、封口杀菌、冷却,即可贮藏。

传统工艺制作水煮笋罐头使用的是燃媒锅炉水煮方式加工。每生产1吨水煮笋罐头,煮笋环节需要消耗0.25吨煤, 2014年建瓯市笋干产量3.5万吨。依此测算,建瓯市实行“以电代媒”生产水煮笋,每年可节约燃煤近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近2万吨。 改变传统燃煤方式,有助于减少雾霾污染。

同时,运用电蒸汽煮笋,可以实现自动温控,煮笋期间不需人工看守,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生产过程无污染。此外,设备除了可用于制作水煮笋罐头,还可以用来制作其他罐头类食品。

“以前我们加工水煮笋都是用燃煤锅炉,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和人力,现在好了,利用电蒸汽高压煮笋方便又快捷,而且大大的节约了我们的成本。”明良食品负责人说道。

“以电代柴”绿了山头

眼下正是茶叶制作高峰期,在福建建瓯凯捷茶厂,工人们正在赶制矮脚乌龙茶。揉茶机、发酵桶、炒青机、烘干机,这些电机设备的应用,让以木柴、煤为燃料的传统加工工艺成为过去。

茶农们曾长期采用以木柴为燃料的加工设备制茶。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污染环境,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温度、火候较难控制,加工出来的茶叶色泽、香气不尽人意。据统计,每加工一公斤干茶,需耗柴15公斤,全年加工茶叶以2万吨计,即需耗柴30万吨,相当于51.6万亩森林面积。近年来建瓯市用“电”替代“燃料”,这一现代茶叶加工方式,不仅让茶企少了烟熏味儿和尘土味儿,还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加了茶叶的产量。

“如果没有这个烘干机的话就非常麻烦,制茶时要烧木柴这个火,然后用大电风扇把火吹进去,灰尘很大,吹得人满身又脏,而且又累,而且又很费劲,一个晚上效率非常慢,烤茶叶最多一个晚上烤一袋,有了这个机器一个晚上烤个几十袋都没问题,现在年产量是原来产量的5倍以上。”凯捷茶厂负责人说道。

倾情助力“电能替代”

随着近年来竹林、茶叶种植产量不断扩大,以及电蒸汽机、制茶机的广泛应用,每至产笋、制茶高峰期,建瓯市工业区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随之猛增, “低电压”、 “卡脖子”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近年来,建瓯市供电公司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工程,主动帮助义务更换增加设施,完成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566.006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电缆线路40.6千米,新建及改造配变228台,容量59015千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06.402千米。全面淘汰老旧的高耗能配变,解决了台区线径小、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提高了电能质量。

“以电代燃,节能减排”造就建瓯青山绿水。为全面推广应用清洁电能,在优先安排资金改造配电设施,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还提供贴心服务,在生产用电高峰期,该公司党员服务队24小时保障企业用电,主动深入乡镇,对生产区内的线路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对供电线路和供电设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及时登记,并提前做好故障的排查检修和整改,确保电力设备零缺陷。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企业用电问题,确保用电无忧,推进电能替代。

近年来,建瓯市在经济转型绿色发展过程中,积极倡导清洁能源消费,持续开展电能替代工作,目前,制笋、制茶产业也全面进入电气化“无烟”时代,由此还原“青山绿水”。以电代燃,让建瓯市的制笋、制茶产业更洁净更现代。同时,以电代煤、代油、代柴,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的比重,努力守护绿水青山生态家园。经过不懈努力,制笋、制茶、烤烟、酒店等行业正逐渐改变原有的烧柴、烧煤方式,进入“电气化时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