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泥鳅哥”孔飞撰写泥鳅养殖技术资料
2015-02-04 08:37: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邓忠卫 |
分享到:
|
|
东南网2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通讯员 王树瑜 吴勇君 袁野) 浦城“泥鳅哥”孔飞,1987年出生,十几岁外出打工,机缘之下与鳅结缘。 养鳅技术,孔飞先在全国养鳅久负盛名的江苏连云港学习。每月工资500元,他在一家有实力的养殖场边学边做了一年多时间。当时安徽泥鳅种苗繁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孔飞又去了安徽。那段时间,他学习了各种泥鳅种苗的繁育技术,参与了全国首批泥鳅种苗人工繁育的试验,并亲自为第一批人工繁育的泥鳅种苗“接生”。 2010年,孔飞回到家乡浦城县莲塘镇西岩村。村里人反对不肯租田给他。孔飞向母亲借了500元,买来铁锹、木料、薄膜等材料,死缠烂打向叔叔租了半亩田,自己一铁锹一铁锹地挖出一个池子。这时,有个客户跟他订了8000元10万尾的种苗,并给了3000元订金。半年后,他这半亩泥鳅种苗挣了13万多元。 初战告捷的孔飞,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很快,他从村里租到15亩地,建起了兴农泥鳅养殖场。 除了严格控制水质外,在饲料喂养方面,他采取自养红蚯蚓(红虫)作为泥鳅主食,因为红虫富含泥鳅所需的蛋白质。他在池子上面加装诱虫灯,晚上捕捉虫子作为泥鳅的“点心”。“我的养殖基地不用加工饲料和催化剂等药物,确保泥鳅的品质。”孔飞介绍说,兴农泥鳅养殖场主要养殖青鳅、黄板鳅、台湾鳅等泥鳅苗,还供应泥鳅夏花苗、水花苗等种苗。 现在全国泥鳅养殖场普遍采用圆池育种,通过圆池里的环道水流让出生的幼苗和卵漂浮,提升出种率,但圆池出现的死苗多。原来做过泥水工的孔飞,独创了方池育种法,在方池上面装了水管,向下喷水,让全池的水都能有效的流动起来,大大的提升出种率。孔飞撰写了几十万字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100多人。 孔飞凭借技术优势和执着追求赢得业界和学员们的认可。给泥鳅育种是个技术活,抓泥鳅的快慢直接影响育种的效益。一般养殖技术工人一个小时抓鳅打针进行人工育种不超过10公斤,而孔飞却能打20多公斤泥鳅。孔飞说:“撒在地上的泥鳅只要用手指按住其脖子,就容易抓了。” 泥鳅育种最难的就是熬夜,从给泥鳅打针,到繁殖,到幼苗出生,到可自由呼吸确保成活,大概需要7天,每一道工序都要随时观察水质,一时一刻不能离开。坚持7天不睡觉,孔飞就是这样做过来的。 |
相关阅读:
- [02-02] 浦城积极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
- [02-03] 浦城县保持高压、加大巡查 遏制“违建风”
- [02-02] 浦城公安局实行城区交通专业化管理
- [02-02] 南平“梦笔生花”杯书法篆刻大赛揭幕仪式在浦城举行
- [02-03] 浦城:立杆架线安装变台 新村百姓用电无虞
- [05-03] 浦城8户村民合股养殖泥鳅 半年收入60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