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电力 > 专题 > 正文

“蜗牛”VS“雄鹰”

2014-12-24 10:41: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2月24日讯(记者 吴杨珠 通讯员 陈书忠 黄春燕)“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雄鹰和蜗牛。雄鹰拥有过人的天赋,依靠翅膀飞到顶端;而我没有雄鹰的天赋,只能做一只勤勤恳恳的蜗牛,凭着坚韧和执着,一点点缩短距离,接近目标,直至顶端。”国网南平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助理、快速响应中心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刘用森喜欢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勤勤恳恳的“蜗牛”。可在同事的眼里,他更像是一只展翅高飞在配电网上的雄鹰。

南平地势复杂,山多、坡多,自然灾害多,而且配网电力线路走向和搭接方式多样化,对配网维护工作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刘用森当过抢修班班长、维护班班长,二十几年寒来暑往,他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苦练了一身精湛的技艺。经过日积月累,如今,延平城区庞大繁杂的供电网络他已了然于胸,对电网的每一寸他都烂熟于心,对城区配网负荷分布了如指掌。凭借脑海中的“地图”,利用丰富的线路维护知识和抢修经验,刘用森遇到故障,总能清晰地判断出故障范围和故障点,把故障点范围缩到最小。

今年5月22日凌晨4时许,刘用森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惊配:延平区湖尾村口的10千伏马站线“失地”了。得知情况,他立即打电话给徒弟胡晓:“估计是因为这几天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造成的,你到马站线32-1号杆附近去查一查,基本上应该就是这根杆倒了。”

胡晓和其他工作人员立刻赶到现场。果然,在湖尾村口的10千伏马站线32-1号杆位置,发生了30多米深、10多米宽的山体塌方,造成了马站线32-1号杆倒杆。

对于故障原因的判断,他也是一把好手。

今年农历正月初七,新城中心的110千伏尤坑变电站10千伏尤峰线突然跳闸,短路瞬间冲击电流很大。“短路电流这么大,肯定是在变电站前段电杆,估计是电缆‘炸了’。”刘用森分析说。随即,他立刻安排人员进行故障巡视。运维人员首先去了刘用森所说的点。果然,老远就看到电缆在冒烟。一问附近的用户,还真是这里出问题了。原来,当天有人想偷地下电缆,以为这里的电缆没有电,结果一砸砸出了这么大的情况,小偷吓得赶紧逃离,却给电力工人留下了一个难题。

一说起“刘班长”,人人都对他的专业技术竖起大拇指。“他就是我们配网技术的权威。”南平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李晓东说。

“您好,您有一张新的抢修工单,请注意查收……”4月21日,南平供电公司抢修人员在抢修完一个故障正准备返回指挥中心时,新投入使用的新型抢修车上的车载抢修系统收到了一个新的抢修任务,抢修人员随即打开系统,打印出新抢修工单,便调转车头赶往新的故障点。

这便是刘用森的另一智慧结晶——他带领自己的配电团队自主研发出的一项科研成果、专门针对山区特殊地理位置而改装的新型电力抢修车。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维护、抢修、抗灾等任务后,刘用森细心地发现,在南平这样一个以丘陵地带为主的区域,普通的运维抢修车很难施展“手脚”,在进行维护和抢修过程中,往往由于运维抢修车的落后,设备、线路维护经常不能一次性解决,常常要往返好多次才能完成任务,造成了时间上的很大浪费,也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

于是,从去年11月开始,他便带领配电人员开始着手研究新型抢修车的改造工作。经过四个月的反复改良、试验,今年2月底,一辆具备“信息化抢修指挥评价体系”的新型抢修车改良成功。看着这辆具备多项高科技功能的新型抢修车,刘用森内心异常激动,他几十年的配网经验终于“修成正果”。

“新型抢修车设计、布局更加合理,我们按’套餐式‘对抢修车工具与备品材料进行了配置,车后安装了LED显示屏用于抢修信息发布。抢修车按移动工作站模式,配备简易工作台、移动打印机、平板电脑、集群对讲机。抢修车在车顶安装车载3G视频探头与车载照明,并配备单兵作战设备,依托抢修指挥平台系统,具备抢修远程指挥功能。抢修指挥人员远在快速响应中心与抢修指挥中心,都可以看到抢修现场视频,可进行远程故障研判与指挥工作。”刘用森说,目前他们正在对新型抢修车进行三项专利的申请工作,同时在编写抢修车辆技术规范,以便下一步在全省范围推广应用。

“以往要往返的时间,现在不要,我们跟用户联系完,车上装的这套工单接收系统,经过平板直接接收,打印出来,跟用户联系,减少了抢修往返的时限。”南平供电公司运检部抢修班班长周林星可以说是新型抢修车的直接“受益人”,因为新型抢修车让他提高了抢修效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