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头条 > 正文

光泽:林下经济突围在路上

2014-10-23 07:04: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能人林下忙致富

一阵嘤嘤低唱,600多箱蜜蜂倾巢出动,采花酿蜜。眼前这幅蜜蜂采花忙的醉人景象在寨里镇大洲村的山林下随处可见。

龚声和是乡村里远近闻名的蜂王,不仅自己蜂养得好,还带领和他年龄相当的留守老人一起致富。13日,记者来到龚声和的养蜂基地,他正在教授村民“养蜂王”的秘诀。

大洲村地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良好的森林植被,给蜜蜂采蜜创造了条件,所产的蜂蜜品质优良。“咱们和老龚一起在林下养蜂,一年能挣六万,平时不用孩子补贴,还能帮衬点儿孩子呢!”刘仕海今年70岁,在屋前屋后养了50多箱的土蜂。他告诉记者,自从老龚来到村里养蜂后,村里有17名年过古稀的老人参加了老龚的光泽武夷玲珑山养蜂合作社。

“光泽山清水秀,生态好、树种多,蜜蜂散养在深山里、树林边,蜜源条件好。”老龚告诉记者,2013年他的土蜂产蜜量达到1600公斤,分三个等级销售,每公斤60、70、80元,总产值可达到20余万元。

除了林下养蜂,近年来光泽县积极探索林下产业发展模式,如林+药、林+鱼、林+禽以及森林旅游等。一批种养能人有了施展的天地。

崇仁乡洋塘村村民傅少根累并快乐着。天一亮,他从池塘里捞起300公斤左右的鱼,到县城的市场上去卖。忙完了卖鱼这摊事,他又得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因为那170多亩水面的鱼,还等着他去安排料理。

从县里提出“一尾鱼工程”的措施后,每改造一亩池塘,农民可享受省县财政补贴1700元。此外,乡、村还可适当配套优惠政策。在利益的刺激下,鱼塘标准化改造工作风生水起。截至目前,全县水产养殖水面1万余亩。

实践证明,这些林下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符合山区的实际,而且促进了生态保护,带动了人民增收。据统计,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2.82亿元,涉及农户3573户,就业人数达10775人。

“集团军”齐聚林下

“光泽的林业由以木材加工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独木’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如何走出一条山增绿、林增效、民增收的道路,光泽还在继续探索。”杨德胜告诉记者,为实现林下经济发展破题,光泽还尝试以林养林新途径。具体实施者就是那些被称之为“集团军”的各涉农公司。

灵芝、三叶青、铁皮石斛……在承天农林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林里林下种植了十余种中药材。承天农林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沈炳炎告诉记者,光泽乡土中药材有800余种,但是不是每一种都适合林农去林下养殖。我们通过这65亩的试验林仿野生栽培中药材,筛选出适宜林农的品种和栽培模式,为光泽林下中药材的种植和推广发展打造样板,储备技术。

在光泽县李坊乡,每个村都长有红菇。由于红菇市场价值高,人工难以培植,每到红菇生长的季节,村民们都上山“寻宝”, 可为了提高卖菇的价钱,村民长期采取毁坏式的采摘方式,红菇的产量可能越来越少,更别说卖菇致富了。

“目前红菇的菌种还无法实现人工培育,所以长在林下的菌种尤为珍贵。”承天农林发展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涂长军说,一等品红菇一斤能卖1600元,可红菇产量低,每百亩阔叶林下只能生长5到10公斤。为了提高红菇的产量, 2013年承天农林发展科技有限公司在李坊乡承包了560亩的阔叶林用作林下红菇菌地。他们的做法就是创造一个适合红菇生长的环境,进行有选择采摘,目前已经实验成功。今年年底,他们还计划在李坊乡承包种植两千亩的阔叶林作为红菇生长地。涂长军说:“我们将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一批农户同我们一起种树,扩大红菇生长基地。”

“集团军”凭借自身的资金优势、市场优势,把触角延伸到林下经济领域,提升了林下经济抗风险能力,也促进了新兴产业的成长。光泽赛绿特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发动光泽及周边县、市新植油茶林8万亩,带动林农对现有的10万亩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让油茶项目“滋润”全县60%的农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