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建瓯葡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鼓起果农腰包

2014-09-19 08:57:2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提起建瓯,人们自然会想起“笋竹城”、“根雕城”、“酒城”等美誉。实际上,建瓯的葡萄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后起之秀”,葡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已然成为农民眼里的“金豆子”。

15日,我们行走在205国道建瓯段,路边、村民的房前屋后点缀着大大小小的葡萄园。虽然已过了葡萄采摘的最佳时节,但依然能在轻轻拂来的山风中嗅到葡萄的清香,让人心醉。

一个产业的成长

“建瓯作为农业大县,一直有种葡萄的历史,但都是本地的葡萄品种,也没有形成产业化、规范化。”建瓯市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詹小敏介绍,建瓯葡萄产业化发展的时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6年,建阳考亭百亩巨峰葡萄示范园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南平市农科所在建瓯南雅镇白水源村划出了1.32亩的土地进行巨峰葡萄的试种。当年7月,葡萄藤上就挂起一串串葡萄,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当时的价格达到每公斤4元。巨峰葡萄引种成功后的第二年,建瓯市还邀请省农科院果树所葡萄专家吴伯娇到南雅镇,对葡萄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57岁的陈爱宝是白水源村较早一批种植巨峰葡萄的村民。他说,巨峰葡萄的热销,让村里很多人都有了种植的想法,在建瓯市农业局的扶持下,村民你两亩我三亩开始种植葡萄。效益很快显现,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建瓯市按照自愿的原则,鼓励引导村民种植,并不断引进葡萄新品种,红地球、京亚、夏黑、峰后、美人指等品种纷纷进驻建瓯各地的葡萄园。建瓯市葡萄协会为了加强葡萄技术推广力度,在主要产区南雅镇、小桥镇分别成立了葡萄分会,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建瓯葡萄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4万多吨,产值3亿元。

一个标准的推广

蓝天白云下,建瓯通济街道东溪村黑牡丹无籽葡萄园里,园主吴富满正在对葡萄进行剪枝,为二次挂果做准备。吴富满说,葡萄一次挂果采摘后进行技术处理,当年11月第二季葡萄就能成熟上市,平均亩产量达400多公斤,每亩经济效益约1万元。

传统葡萄种植以量取胜,产量高,价值却低,果农的收入不增反减。他们意识到,只有提升葡萄的品质,提高科技含量,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近年来,建瓯市大力推广葡萄标准化生产,发展葡萄避雨栽培、设施栽培、绿肥套种等现代农业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以此来提升品质,提高竞争力。目前建瓯在南雅镇和迪口镇建立葡萄百亩示范片2个、优质生产示范点3个。

詹小敏说,葡萄生产标准化对果穗、果粒、果重都有要求,而且每亩的产量要进行控制。通过实施标准化,葡萄的亩产量虽然低了,但是产值却提高了。

一个品牌的影响

小葡萄做成大产业,合作社功不可没,通过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分级包装、品牌销售,有效提高了种植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品牌优势凸显。

目前建瓯全市已核准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60家,其中涉及葡萄产业的410家,分布在城区4个街道、14个乡镇,辐射带动农户8万多户。

有好的品种,就有了打造过硬品牌的可能。建瓯市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良麟”葡萄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产地和产品认证。

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良麟于2001年开始种植葡萄,2010年注册成立建瓯市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又牵头成立建瓯市良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现有葡萄园面积700亩,在建葡萄园218亩,13个种植基地全部建起标准化大棚。

“虽然现在葡萄种植已经形成产业,但是要想持续发展,还需要延伸链条。”吴良麟有更大的目标——依托葡萄产业,发展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乡村旅游。

□卢国华 徐陆锋 魏剑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