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头条 > 正文

五夫:守住历史等待复活

2014-09-10 10:05: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村民在兴贤古街的家门口剥莲。

东南网9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金文莲 文/图)五夫,因一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着书、立说、授徒、生活近50年而蜚声海内外,被称为朱子理学摇篮,至今还留存30多处朱子理学文化遗迹。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古镇的保护也面临困局。与其坐等救赎的“橄榄枝”,不如主动发声——不再是纯粹的呼吁保护,而是在守护原貌的基础上为五夫的复活造势。

堵疏结合 守住古韵

入夜,五夫的兴贤古街上,红色的灯笼将古街点染得古意盎然,“过化处”三字的墙根下,82岁的周玉妹老人摇着蒲扇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边纳凉边聊天,夜风吹过,已没有了白日的燥热。

兴贤古街是五夫镇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地方,全长1000多米,贯穿兴贤、五一、五夫3个建制村,古街上有朱熹讲学立说的兴贤书院,有济灾救荒的朱子社仓,有感受朱子跫音的朱子巷,以及刘氏宗祠、连氏节孝坊等10余处古建筑。

和全国许多古村落一样,兴贤古街也面临着保护的困境,一方面是老百姓拆旧建新的愿望日渐迫切,一方面是政府保护的红线不能越界。年复一年,涌动在古街上村民建房的“暗流”似有随时迸发的势头。

“我们并没有一味地堵,而是堵疏结合。”镇长陈可兴说。2010年,镇政府就在镇区征了100亩土地,建起了五贤小区,水、电、道路等设施全部完善,引导古街村民到新区建房。

但村民有故土情结,不愿离开。而修缮旧屋支出不少,村民又不舍得投入。虽然新区目前已有51户人搬入,但古街至今没有一户村民到新区盖房。

一年又一年,镇里只能做些“治标不治本”的保护工作,如修补巷道、清理沟渠、悬挂灯笼等等,更多的是苦口婆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宣传保护的理念。古镇的保护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基本保持了原貌。

“所幸的是,眼下古街已有几户村民动心,前来咨询如何到新区置换宅基地。”陈可兴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按照统一风格要求,由政府统规统建,让老百姓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满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