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南平路径

松溪县祖墩乡刘源村有机茶园吴柳滔李典利摄
“三级联动、重心下移”打通“最后一公里”
6月3日一早,松溪县溪东乡驻村干部邹桂花确认完记录在民情日记本上的工作,便背起包,骑着自行车就往村里去。“端午假期下过暴雨,去看看村里情况咋样,村民们有什么困难。”邹桂花说。
近日,松溪县推行驻村干部骑自行车下村。乡镇为每位驻村干部配备了自行车,三脚架上印有“驻村干部专用”字样及编号,群众一眼就能认出,并能叫出姓名和职务。灵活方便的单车下乡,改变了过去“坐小车群众看不到人,坐摩托车群众追不到人”的现象,干部和百姓的距离更近了。
作为后发展地区,南平70%以上人口在农村,群众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民。经深入调研,南平市委、市政府发现农村基层存在的职能转换不到位、乡村工作有断层、干群联系不紧密、干部能力不适应等突出问题。
为此,去年7月开始,南平市整合提升近年来探索的“我与百姓拉家常”、“六要”群众工作法、乡镇干部驻村蹲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做法,在全市推进“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打造市县乡三级联动、上下贯通、服务到村的平台,推动联系服务群众由点及面、由阶段性向长期性、由解决个体问题到提供综合服务的转变,促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干部沉下去,问题带上来。“我想办个百合花种植基地,能不能教我种植技术呢?”日前,延平区来舟镇宋坍村党员干部余金文听到村民小刘的需求后,及时反馈,协调安排他到百合花种植基地观摩学习,并就如何开办种植基地出谋划策。
“过去遇到问题自己找人帮忙,现在党员干部主动找我们了解,还积极帮我们解决,真是太好了。”小刘说道。
原来,来舟镇深化为民服务代理机制,在宋坍村试点了“党员干部问事制”,即把全村村民以户为单位细化造册,要求村两委干部和在家的中青年党员等每人固定联系服务农户7-8户,通过发放问事单、拉家常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并第一时间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反馈到村、镇,共同研究解决。宋坍村试点党员干部问事制以来,共收集到群众反映意见建议24件,全部有效解决。
向下移一寸,民生近一尺。武夷山市开展干部驻村蹲点活动,全市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岚谷、上梅两个较为偏远、经济发展较弱的乡镇,与百姓同吃同住,听取百姓意见,收集民意。岚谷乡岭阳村村民代表刘木标反映了大家最迫切的安全饮水问题。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通过调查摸底、制定工作方案、向上争取资金补贴1700万元。从5月份起,每月推出一个乡镇进行招投标施工,将村级安全饮水工程提速至今年年内完成。
据统计,南平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情注民生,目前共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7000多件。
- 2014-01-24南平光泽成为新型城镇化试点 探索山区县绿色发展
- 2012-11-29福建民营水泥老大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竞争力
- 2012-09-03绿色发展引领闽北加快崛起
- 2012-08-31一控制两打造,建设绿色轻纺园
- 2012-08-30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延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专题会
- 2012-08-30昨日南平市委组织部召开机关党员干部会议
- 2012-08-20绿色发展指数福建排第八 福州连续两年跻身前十
- 2012-08-17《南平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汇报会前日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