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 正文
“大红袍”非遗传承人:弘扬千年岩茶文化
www.fjsen.com 2013-12-25 07:50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黄家世代以茶为业,传到黄圣辉兄弟已是第12代。黄圣辉告诉记者,“以前山里人穷,母亲怀着孕也去采茶,我们是从娘胎里就闻着茶香的。”
1982年,他们的父亲黄贤义种植了几亩茶地,还把祖上的茶厂老字号重新亮了出来。当时茶叶市场不够发达,农民做好的茶只能批发给收购商,或者挑到集市上叫卖,不但辛苦,赚钱又少。
“那时我还小,看到父母辛苦做茶,我就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继承祖上的制茶传统,在岩茶生产、经销上搞出一点名堂。”黄圣辉说。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黄家的茶叶生意日渐红火。2000年前后,黄圣辉兄弟正式接手家族生意。茶叶产销规模由1982年的300斤,发展到如今茶山千余亩、年产4万斤,茶叶行销东南亚、韩国及欧洲等地。
“现在武夷山有大小茶农、茶商上万家,机器做茶越来越普遍,传统的手工大红袍制茶技艺已经不多见了。”黄圣亮思考,如果祖先留下的传统技艺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失,武夷岩茶还能走多远?
为了继承、弘扬武夷岩茶传统文化,兄弟三人整天缠住父亲,听他口述制茶技艺,不断整理、记录、学习。
出生于1949年的黄贤义8岁开始学做茶,炒青、揉捻、焙茶样样精通。在口述技艺的过程中,他将一身制茶本事传给了儿子们。
2006年,二弟黄圣亮凭借“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兄弟从此分工协作,老大黄圣辉执掌经营、老二黄圣亮专攻技术,老三黄圣强管理财务。
“近些年,市场的诱惑让不少茶商逐渐淡忘了岩茶的根本,单纯炒作概念、追求档次。”黄圣辉说,“曾经有位客商问我,‘你玩茶几年时间了?’被我正色告诫,茶自有生命,没有人可以说‘玩’茶。”
为了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岩茶和茶文化,黄氏兄弟开始考虑引入现代传播理念。2007年,他们建立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瑞泉(大红袍)茶博物馆”。
相关新闻>>
- 2013-11-11凯捷岩茶城茶叶交易中心 茶博会期间将启用
- 2013-11-11凯捷岩茶城茶叶交易中心 茶博会期间将启用
- 2013-11-11凯捷岩茶城茶叶交易中心将启用
- 2013-11-11凯捷岩茶城茶叶交易中心 茶博会期间将启用
- 2013-09-09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炭焙,将回归成为主流
- 2013-09-02航天育种的武夷岩茶有何不同
- 2013-08-30武夷岩茶第一村天心村斗茶的旺盛生命力
- 2013-08-25“山水美如画,岩茶让人醉”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