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南平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纪实

2013-12-06 06:58:5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正因如此,南平紧紧抓住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的机遇,自2009年开始,农村水利工作步入了政策扶持力度最大、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效果最为显著的新时期。

“各类灌区是保障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阵地。”市水利局农水科负责人李俊立说,“突出‘整体推进’规划设计思路,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载体,以片区为单元,集中连片推进末级渠系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从2009年开始至今,全市10个县(市、区)先后实施的四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这批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龙头的农村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中,南平始终将民生水利新理念融入其中,以突破“最后一公里”困局为核心,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在前期规划、竞争立项、资金投入、创新机制、建后管护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利益共享”原则,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涌现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小农水典型发展模式,同时也树立了南平规模发展的节水灌溉品牌。

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市水利部门还积极推广膜下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等高效节水技术和强化工程管理,当地农民都说:“过去是上靠天,下靠地,中间靠空气;现在是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水利。”“过去我们是戴草帽,穿水鞋,拿铁锹;现在是穿皮鞋,扎领带,点鼠标。”这些“民谣”形象地总结了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给“三农”带来的巨大变化。

“推动节水灌溉是推动我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要求。”李俊立说。

事实正是如此。仅2013年度计划完成农田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已基本完成。项目完成后,将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工程受益人数4.1万人。

此外,各地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积极开展县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近区域,实现项目区域对接、资金投向互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规模化发展。同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也让受益区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新的改变。特别是实施土地流转后,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外,还进行田间套种,帮助种植企业搞田间管理,从事养殖业、个体经商、外出打工等,收入明显提高。家住延平区王台镇井窠村54岁的叶火耿说:“以前自己种田,从年头辛苦到年尾,年利润几万元。现在地租、养鸡、工钱三样算下来,全家年纯收入至少增加一倍。”

“小农水”拉动“大经济”。随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和高效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南平将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种植规模不变的条件下促进闽北农业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