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三个转变 武夷山水客盈门
生态林比例全国领先
记 者:好山好水好空气是武夷山的金字招牌,为了保持优良生态,武夷山做了哪些努力?
徐春晖:优良生态是武夷山最大优势,也是最宝贵财富。武夷山市十分重视生态林建设。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和省划定133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自加压力,由武夷山当地财政专项补助,用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20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经国家林业部门认定,武夷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3%,其中生态林比例在全国县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记者:武夷山“大红袍”名闻海内外。如何科学种茶,又保护好生态?
徐春晖:武夷茶天下闻名,盛产于武夷山市南路的武夷街道、星村镇,特指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天心、慧苑、桂林、马头等村落,通称“武夷岩茶”,有“岩骨花香”之称,香、味两绝。“武夷肉桂”、“武夷水仙”、“大红袍”属佼佼者。这些年随着武夷岩茶市场行情大涨,老百姓发展茶叶的愿望更高。武夷山市早在2008年就提出“科学开垦茶山”,明确25度以上坡地、景区、水源涵养地等10处禁开茶山。2010年,出台《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将全市山场划为禁止开垦区域、限制开垦区域、可开垦区域,3年来,共组织了160多次茶山专项整治,偷开茶山的势头基本被遏制,成功“抢”出2万多亩山地,种下270多万株阔叶树苗,实现退茶还林。
这几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为了维护好武夷茶优良的生态品质,下决心控制茶园面积,到现在全市茶园总面积为13.8万亩,由于生态保护好,和7年前相比,茶产值和税收增长15倍左右,分别达15.33亿元和5119万元。
大谋划,“双世遗”旅游提升
记者:旅游业是武夷山的优势主导产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居安思考,提质增效?
徐春晖:随着浦南、武邵、宁上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武夷山机场扩建,合(肥)福(州)高铁通车在即,昔日被群山层层环抱的武夷山,其南接北联的重要地位一下突显出来。正是基于交通条件发生巨变和福建省加快建设武夷新区的大背景,2011年,新一届武夷山领导班子在谋划旅游武夷时,把全市2798平方公里当作一个景区来谋划,提出加快“三个转变”:即从自然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旅游景区向旅游城市转变、从以旅游产业为支柱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转变。
“三个转变”激活了一方热土,今年以来,武夷山市落实“三个转变”的重点项目达54个。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和旅游服务标准化城市试点工作,持续开展旅游餐馆、旅游饭店提档升级,规划中的杜坝高端酒店群片区,吸引众多世界前三十强品牌酒店落地。加快整合九曲溪上游、大安源等景区景点资源,深入开发慢步武夷山休闲旅游产品和线路,相继推出了数字茶博馆——印象大红袍感观游、慢游道景观道休闲游、云河漂流——精彩花车欢乐游、汽车影院——智慧旅游体验中心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合力推进“万里茶道”国际旅游黄金带建设,推进旅游与会展、体育赛事、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养生”正成为武夷山一张新的名片。武夷山是双世遗之地,适合休闲养生,目前在建的有刚泰武夷山生态养生度假区、武夷天和国际康养中心等养生基地。11月16日在武夷山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就以“茶与养生”为主题,举办“中国首届茶道养生论坛”活动。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欢迎广大客商来武夷山投资绿色产业,我们将在投资审批、土地供应、融资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 2013-11-18武夷山全国茶业拍卖交易中心揭牌
- 2013-11-18中国武夷山(大红袍)国际禅茶文化节开幕
- 2013-11-17武夷山禅茶文化节:武夷茶祖像揭幕
- 2013-11-17两岸百位书画名家作品福建武夷山展出
- 2013-11-17“最萌法师”延参法师现身武夷山 探讨茶与人生
- 2013-11-16海峡两岸斗茶师齐聚武夷山
- 2013-11-16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举行
- 2013-11-16武夷山市第七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花絮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