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环保 > 环保论坛 > 正文

抓住机遇 建设生态经济体系

2013-08-27 11:29:43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和谁对话?

周亮,汉族,1961年5月出生,江西省南丰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南昌市青云谱区委书记。历任南昌市交通局纪委书记,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安义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新建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等职。

为什么对话?

"十一五"期间,南昌市青云谱区被批准为江西省唯一的"省级生态城区",所辖青云谱镇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石马村荣获"国家级生态村"称号。在生态保护持续加强的同时,青云谱区经济发展也在不断提速。2011年全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均位于全省前12名。2012年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5.2%。我们想知道,在青云谱区,经济与环保如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何构建科学规划、生态经济、宜居环境三大生态体系?

对话人 周亮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委书记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旭亮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生态创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思路 生态创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惠民之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

记者:青云谱区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创建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目前,全区上下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您如何看待生态创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周亮:青云谱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把生态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聚焦全国生态区创建目标,高位推动,全民动员,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打造品牌、绿色崛起的共识。积极主动策应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发展战略,在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重挑战时,提出了"繁荣都市发展极,生态人文展示区"的发展定位。

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但全区上下齐心,全民参与,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严格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妥善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建工作虽然艰辛,但取得了累累硕果,利民惠民。对此,我们体会很深。

第一,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惠民之举。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推动了城镇建设,改变了镇村面貌。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美化了人居环境,丰富了生态文化内涵,使群众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环保惠民政策的人文关怀,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提升了全区综合竞争力,丰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使青云谱区环境优势更加明显,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第三,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是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创建过程中,通过增加机构编制、加大环保投入、更新环境监测设备、改善执法条件,全区环境保护和监管能力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近4年来,先后建成了以区环境监测站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环保项目,环境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构建三大生态体系

关键思路 建立科学规划体系,建设生态经济体系,构建宜居环境体系

记者:在推进生态区创建工作中,青云谱区努力构建三大生态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周亮:为全力做好生态区创建工作,青云谱区致力于构建科学规划体系、生态经济体系、宜居环境体系,使经济发展、民生工程与生态区创建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首先是建立科学规划体系。为确保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青云谱区委、区政府委托江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编制完成《青云谱区生态区建设规划》,并通过原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认证和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批准。在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功能分区等各方面对生态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和精准、细致划分,提出了生态经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以此作为生态城区建设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带领全区人民打造生态城区,共建美好家园。

其次是建设生态经济体系。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重点抓好"生态工业、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一是发展生态工业。坚持工业可循环的发展思路,加速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和"三废"综合利用能力明显增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明显下降,污染源达标排放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着。

二是发展生态文化产业。重点实施生态景区工程,对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和象湖湿地公园风景区的生态多样性、生物资源、土壤与面源污染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生态环境监察。对景区水质、空气环境状况进行长期、系统的定点检测,密切关注环境质量变化,保持两大人文生态风景区水质状况优良。景区集文化、旅游、娱乐、休闲、购物、美食于一体,成为江南历史文化的大观园、游客旅游度假的大景区、市民休闲娱乐的大花园,吸引了八方来客。

三是发展商贸服务业。重点加快发展新型商贸、电子商务、物流、中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使污染少、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快速成长。重点抓好大型农商对接产业项目,全区生态经济形态初具规模。

第三是构建宜居环境体系。立足于建设和发展各类环境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的环境体系,突出做到了"三个全覆盖"。

一是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区污水管网与全市污水管网实现无缝对接,区内污水系统全部接入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和象湖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全区污水处理的全覆盖,全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二是垃圾处理全覆盖。全区各街道、镇建设了15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区城管局统一运送至南昌市昌北麦园垃圾场集中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全区基本形成了"户集、街收、区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三是城乡绿化全覆盖。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普绿行动,做到"道路广场造绿、园区厂区扩绿、临街拆墙透绿、街巷节点插绿、社区庭院增绿、村村户户参绿"。对广州路、航空路、南莲路、市场东路进行了道路绿化样板打造;对包家花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等10个广场(公园)共250万平方米的公共休闲场所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通过"一大四小"、"森林城乡,花园南昌"绿化工程,全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7%,人均绿地面积15.6平方米,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6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青云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全区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态农业、工业、旅游业长足发展,饮用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2011年,青云谱区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城区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4.1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城市功能区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初步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思路 建立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环保审批机制、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和重点监督检查机制

记者:下一阶段,青云谱区如何推进全国生态区创建环保重点工作?

周亮:机制、体制是生态区创建的保障。青云谱区致力于建立干部问责机制、完善环保审批机制、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重点监督检查机制。要以机制体制为保障,巩固前期创建成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繁荣都市发展极、生态人文展示区"建设步伐,将青云谱区打造成为全市重要的商贸商务核心区;全省重要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生态旅游休闲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立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专门成立了以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等为副组长,各街办、镇、园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办公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区委督察室、监察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察组,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促其限期整改,并对主要领导和具体责任人进行问责。

建立完善环保审批机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环保审批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连续4年达到100%。

建立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通过日常监察、专项督察,提升环保、城建、城管、工商、税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效率。对重点区域、行业和单位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组织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坚决关闭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企业。

建立完善重点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被关闭或整改的单位落实到位,避免死灰复燃现象。特别是对重点企业等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执法到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