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山水之城,放飞幸福宜居的中国梦
2013-07-04 09:07:1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颖 |
分享到:
|
|
原标题:居之宜 行之畅 城之魂 夜之魅建阳放飞幸福宜居的中国梦 □王柳珍 陈莉娜 丁晓雄 “以民生为本,实施‘北接西拓’战略,‘激活’城市山水,‘奏响’绿色乐章,加快旧城改造,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实现‘居之宜、行之畅、城之魂、夜之魅’幸福宜居建阳的中国梦。”6月28日,建阳市委书记葛晓华对前来建阳考察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和考亭绿道的外地考察团道出了宜居建阳的幸福密码。 居之宜 徜徉山水园林城市,建阳城市“地基”最为厚实。在连续四年进入“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的保障下,2012年建阳实施城建重点项目63个,完成投资33.6亿元。2012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同时吹响了省级“生态城市”集结号。 2013年,建阳将安排实施62个城建重点项目,总投资224亿元,年计划完成投资64亿元,届时西区生态城、朱子文化园、生态城迎宾大道将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使建阳向现代化都市、生态文明宜居城市靠拢。 “强化城市风貌、景观和建筑设计,促进‘山、水、城、人’的自然和谐相处,争取把每一个新建的公共设施都建成旅游景点。”建阳市市长袁仁旺点明了建阳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 以水为轴,构筑“两溪四岸”景观带。以山为脉,打造“移步即景”满眼春。近几年来,建阳新增城市公园面积3000亩,停车场1.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55公顷,绿化覆盖率44.17%,绿地率39.91%,公园绿地面积12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平方米,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成为现实。建阳历年累计4749套廉租房、林业棚户区改造、企业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房建设任务全部开工,建成1811套,配租配售率达94.9%。 行之畅 建阳交通便捷,横南铁路、京福高铁、浦建龙梅快速铁路和浦南、武邵、宁武等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拥有6个高速落地互通口。 立足闽北交通枢纽建设,近年来建阳市加快构筑“四纵二横四支”为主体的城市交通网络,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先后投入2.45亿元,拓宽改造、加密路网,实现了2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拓宽改造。 近三年来,建阳市累计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30多个,新建和拓宽改造城市主干道30公里。 车行畅,停车难。面对停车难题,建阳有车一族欣喜地发现,潭山公园、滨江公园、中山广场、职教中心等一批批地下停车场相继投入使用,他们再也不用为停车位难找而发愁了。闽北最大的可提供217个停车位的潭山公园人防地下停车场,安装有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LED屏上显示空闲车位的数量,平时可停车,战时能储物。 目前建阳市人防自建工程项目建筑面积达11902平方米,总投资4200万元,增加城区停车位500个。预计到“十二五”末,建阳市人防工程建设可突破14万平方米,平战开发利用可增加地下停车位3000余个,位居南平前列。 城之魂 总投资1.5亿元的建阳潭山公园综合改造项目竣工后,市民争相前往参观。 市民陈炜说:“这是建园30年来最大的改造,古色古香的连廊、栩栩如生的‘七贤过化’浮雕错落其间,勾起了我们心中那份厚重的建阳文化情绪。”最吸引大家的,是地标性文化建筑——形如八卦的展览馆所透出的历史文化韵味,闽北一流的模型演示区、4D数字光影,动感展示了“人文建阳”和“山水潭城”之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城市的特色,往往体现在如韵律般跳动的文化元素中。 建阳市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经过认真梳理城市文化脉络,提出重点将“朱子文化、宋慈文化、建盏文化、建本文化”四大文化瑰宝落地入园,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精品工程之中,不断扩大“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等文化命名效应,以成就城市的人文厚度。 广场是城市的美丽缩影,广场文化则是城市的窗户,培育广场文化,是建阳市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建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晓认为,广场文化应包括广场本身的设计思想和广场上的人文活动,既有静态的美,也有动态的美。因此,建阳市在城市建设中,广建文化广场,大兴广场文化。 用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命名,以特色文化元素造景,来反映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建阳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在建阳各入城口的文化广场上,理学宗师朱熹、法医鼻祖宋慈、闽学干城蔡元定、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游酢等大型的建阳历史名人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宋慈路、七贤桥、文公祠、立雪亭处处都有历史遗迹。 建阳,“文化涵养城市”已渐入佳境…… 夜之魅 “开心果开放果,那是潭山人的大手笔,潭山人的大气魄……”夜幕降临,建阳市潭山公园激情广场上,嘹亮的《潭山春正浓》、《歌唱祖国》等红歌直冲云霄,在流光溢彩的潭城上空回荡、传扬…… “光彩夺目的城市规划展示馆、蜿蜒盘旋的木栈道、岸边流光溢彩的建筑倒映在溪水中,真漂亮呀!”返乡客商说出了建阳市实施夜景工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阳市夜景工程于2009年8月启动实施以来,目前已经完成八期。在实施城市亮化工程中,突出精品意识,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支持,群众参与的方式,集众之智,集群之力,打造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休闲场所和人居环境,用五彩灯光亮化美化了城市夜空。 火树银花不夜天,流光溢彩映潭城。“城市有韵味、主街有特色、小区有品位、背街有灯光,建阳要形成纵深结合、错落有致、动静相宜、品位高雅、重点突出的一山一塔两溪四桥的夜景亮化构架。”建阳市委文明办、夜景办主任陈建竞介绍。在夜景工程建设中,建阳市采用最低价格招标法,多用节能环保的冷光源,既节省了建设资金,又避免光污染和扰民。 城市规划展示馆、潭山公园上“卧牛”的轮廓和灯火璀璨的书林楼、朱子阁、宋慈亭,凸显出潭城历史文化的厚重;鲤鱼山宝塔、宝山大佛等地标性景观,营造了庄重大气的空间视觉焦点;两溪四桥注重线型勾勒和溪中倒影,柔和的灯光让临水建筑物幻化成晶莹剔透的殿堂,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亦真亦幻;一座座大桥横跨河面,疑是彩虹落入人间…… 霓虹,城市的激情;彩灯,舞动的脉搏。建阳,用鳞次栉比的楼房、规划科学的街路和夜晚的“跳跃火焰”,让这个千年老城历久弥新、生机勃勃。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座美丽宜居生态的山城,将矗立在闽北大地上。 |
相关阅读:
- [01-26] 宜居城市离不开“慢行系统”
- [04-28] 江西省开展生态宜居城市(县城)创建活动
- [05-03] 宁化城市建设“提档加速” 着力打造宜居城市
- [06-13] 天宫一号完成体检准备对接 内部环境堪比宜居城市
- [06-20] 报告称“居者有其屋”是城市宜居最基本前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