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23日讯(记者 肖练冰 通讯员 朱琳 温柳婷)凌晨5点,黄希围刚从批发市场运来一批新鲜的瓜果蔬菜,此时,建阳城微微睁开眼,当晨曦穿过考亭书院的飞檐时,她马不停蹄开始卸货、整理、码货……
建阳,这座闽北的千年古邑、理学名邦,正在黄希围的蔬菜摊上一点点苏醒。
小白菜、空心菜、黄瓜、蘑菇……黄希围的蔬菜摊上整齐码放着新鲜的时令蔬菜。6点,她便迎来今天的第一位顾客。很快,整个农贸市场热闹了起来。
这是黄希围在西区农贸市场摆摊的第五个年头。“这里环境很好,很干净,平时清洁摊位也很方便,不会把地上弄得湿答答的。”她一边码着蔬菜一边说道。
记者看到,市场地面干净清爽,摊位风格统一,整齐划分水果、蔬菜、肉类、海鲜等区域。
西区农贸市场 肖练冰 摄
“让菜市场像超市一样”是西区农贸市场负责人黄小和的理念,据他介绍,“每个摊位都有排水系统,污水汇到集水坑,再从集水坑到市政的污水主管道。”不仅如此,市场内还配备了消防应急智能疏散系统、通风系统、强排烟系统,“目的就是给市民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购物环境。”
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设有超大摊位114个,店铺47间……西区农贸市场自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后,极大提升了建阳西区生态城片区居民的幸福感,方便周围的居民购物。
西区农贸市场位于书院东路与人民西路的交汇处,而人民西路最近正进行着“微改造”。建阳网约车司机赵师傅欣喜地发现,从潭山大道到建发悦城,交通变得顺畅了许多。
人民西路导流岛作为西区交通的关键节点,曾因通行空间规划模糊,让市民过街成了烦心事,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行,早晚高峰时段,行人与非机动车抢道频发,安全隐患重重。
“我们借鉴交通精细化管理思路,不搞大拆大建,通过空间‘微调整’,将原有单一的人行道,改造为‘中间人行道+两侧双向非机动车道’,用清晰的空间划分,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明确界线,让通行秩序从混乱走向有序。”建阳区市政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刘雅莲表示。
人民西路导流岛 建阳区城管局供图
据悉,导流岛4个交通路口还新增8个反光障碍柱,有力规范非机动车行驶轨迹,避免越界干扰行人,同时,新施划的斑马线,成为醒目安全提示,照亮市民过街路。
“为您接到普通型实时单,约定地点是建发悦府……”赵师傅行驶在这条改造后的路上,太阳在挡风玻璃前升起,建阳在赵师傅的方向盘上彻底苏醒了。
建发悦府小区门外,外卖骑手王师傅用支付宝轻松“碰一碰”,几秒钟便能进门送餐。
“以前进小区送单,光停车登记就要花不少时间,遇上高峰期还得排队,一不留神配送就超时,现在几秒钟就能进门,效率高多了!”刚完成一单王师傅欣喜地表示。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劳动者,像王师傅这样“勤劳的小蜜蜂”们与市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小区进门难、电动车停放乱”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他们高效工作的“绊脚石”。
支付宝轻松“碰一碰” 建阳区城管局供图
在区城管局的推动下,建发和鸣、建发央著、书香里等小区率先完成门禁系统升级改造,成为全区首批启用“支付宝碰一碰”功能的试点小区。
“咱们的外卖员、快递员只需在平台完成身份信息备案,配送时通过支付宝手机应用与门禁系统‘碰一碰’,即可完成身份核验并自动开启大门,整个过程十分快捷。同时,系统会实时记录出入信息,既保障了居住安全,又实现了高效通行,为骑手、快递员节省了大量通行时间。”区城管局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吴琳表示。
“以前送的快递包裹多就不好搬运,还得停下来登记,特别费劲,现在刷码就进,省力多了。”一位快递员的话,道出了众多从业者的心声。
正午的阳光照耀着这座城市,在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活跃下,建阳城仿佛注入一股蓬勃的生命力。
快递员的小车走街串巷,轮胎压过新修好的混凝土沥青路面,平坦安稳。昔日坑洼不平的水泥硬地、杂草丛生的闲置荒地如今已不见踪影。
今年2月,崇泰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进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小区道路、便民充电设施、雨污管网、无障碍设施等,共惠及居民6914户,覆盖童子山及崇阳、五里樟、赤岸江厝三大片区。
随着崇泰街道五里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项目竣工,五里樟旧貌换新颜,居民幸福感直线攀升。
“以前下雨天出门要提心吊胆,现在路平了,也不容易积水,下雨出门也方便了!”附近居民温女士感慨道。曾经私拉飞线充电的现象因配备齐全的凉亭充电设施而有所改善。居民纷纷表示,自充电点升级改造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居民“充电难”问题,现在,充电区域规范多了,设备安全又便捷,再也不用为给电动车充电发愁了。
最让居民惊喜的莫过于五里樟曾经堆满杂物的荒草地,经过精心设计,这里脱胎换骨为占地87平方米的“便民口袋公园”。夕阳西斜时,口袋公园便热闹起来——四角亭内有聊天的居民、健身器材区有健身的老人和小孩儿……路灯次第亮起,照亮了平坦的地面,也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
夜幕下的嘉禾美食街 温柳婷 摄
一街之隔的嘉禾美食街也亮起温暖的灯光。当夜幕降临,烧烤摊飘出的孜然香混着奶茶店的甜腻气息,勾动着过往行人的味蕾。
“老板,来一份炒河粉。”炒粉摊子前,王师傅双手上下翻动,用大勺刮了些辣椒与河粉在热锅中翻炒,飘出的辛香咸辣正是建阳味道。
在嘉禾美食街,所有摊位整齐划一,每个摊位都在清晰划定的黄线区域内经营,桌椅炉灶不占道不越界。每天,摊主们按照规定,下午六点统一开市,“现在按点来就行,省下时间专心做好生意,收入反而更稳了!”王师傅感慨道。
不仅如此,各摊点自备带盖垃圾桶,垃圾随产随清,污水接入指定设施,没了以往乱泼乱倒造成的湿滑与异味。广告招牌也统一悬挂,整条街立面清爽。“环境清爽了,客人看着舒服,愿意停留消费,回头客明显多了。”油饼摊李大姐说道。
张阿姨是附近的居民,茶余饭后常在小区周围散步。她说:“以前带孩子晚上散步,最怕路被堵、地上油污黏脚还有异味,现在路通了,地面干净了,整条街飘着的就是纯粹的食物香气,这才是让人安心舒心的烟火气。”
晨曦初照时,农贸市场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着讨价还价的喧闹;正午骄阳下,改造后的人民西路上车流有序穿梭;暮色四合之际,小区门口“碰一碰”的清脆提示音接连响起……当月光爬上考亭书院的屋脊,整座城市渐渐沉入梦乡。
但在这座千年古邑的血脉里,新的律动从未停歇——菜市场的电子秤还在跳动,物流仓库的传送带仍在运转;网约车、外卖骑手的光点持续流动,编织成一张细密而温暖的城市网络。建阳,正以它特有的节奏,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谱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城市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