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携多位专家来浦城完成再生稻头季测产验收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5-08-13

东南网8月13日讯(通讯员 徐裕 叶彦曦)8月6日至7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及有关农业专家一行专程来浦城,与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等前往石陂镇,深入田间开展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头季现场测产验收工作。

测产现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陈慧哲、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金水、中种集团武汉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员谢放鸣、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建福等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再生稻头季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再生稻机收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随着收割机阵阵轰鸣,金黄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测产专家组现场对稻谷称重,检测含水量、含杂率等指标。经科学折算后,最终确认案山下村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示范片“甬优1540”品种平均亩产801.4公斤,其中最高亩产突破843.7公斤;布墩村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片“甬优1540”品种平均亩产771.1公斤;申明村“稻-再-油”模式示范片“甬优4949”品种平均亩产725.4公斤。

“你看这籽粒密度、这饱满度!”专家组一致认为,田间的再生稻生长均衡整齐,穗型饱满紧凑,籽粒密度与结实率双高,成熟转色均匀流畅,病虫害发生率极低且综合抗性突出,结合配套栽培管理措施精准到位,品种的优良特性被充分激活、释放,再生稻丰收的底气看得见、摸得着。

再生稻头季测产验收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深耕再生稻领域研究25年的谢华安指出:“再生稻是一年一种两收的耕作制度,凝聚着智慧结晶,也是农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必须以‘绿色为底、高效为要、可持续为纲’的理念精耕细作,绝不能为了短期丰产而牺牲环境,要践行‘保住干净土,留给子孙耕’的生态承诺,这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交代。”

近年来,浦城县立足再生稻产业基础,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通过精选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全程机械化栽培、集成绿色防控与精准水肥管理技术,总结形成可复制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成功打造再生稻标准化示范区。这些示范区不仅被纳入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浦城县样板区,更跻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南和东南沿海单、双季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项目,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单产提升的“试验田”和“排头兵”。2025年,浦城县入列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

测产专家组现场指导再生稻种植技术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我们重点推进全程机械化升级和关键技术集成攻关,优化农机作业流程,突破养根促芽、农机与农艺适配、病虫害绿色防控与抗逆等环节的技术瓶颈。”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郑莉介绍,良田托底、良种扎根、良机增效、良法护航的“四良”协同,为再生稻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前再生稻头季收割正酣,田间整齐的稻桩正孕育第二季的希望。下一步,浦城县将牢牢把握“保粮食安全、促农民增收”核心任务,组建专业农技团队,深化科技赋能与精细管理,最大限度激活稻桩的二次生长潜力,在田垄间续写更多“仓廪实、民心安”的丰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