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新时尚 生态南平齐参与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2-05-26

南平市开展垃圾分类体验日活动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东南网5月26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一天能够回收多少的垃圾?”“转运来的垃圾需要在这堆放发酵多久?”“每天可以发多少电?”……5月26日上午,在南平市“垃圾分类新时尚 生态南平齐参与”垃圾分类体验日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市民代表争相发起提问。

工作人员讲解垃圾焚烧发电过程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为了让公众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工艺和“生态”“循环”等理念,让“低碳”“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市民自主践行从源头进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做好垃圾分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当天,南平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市城市管理局、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体验日活动。

垃圾焚烧发电中控室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市民代表们首先参观了社区垃圾分类屋,观看垃圾分类屋运作和垃圾分类收运情况;随后前往瀚蓝(南平)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参观厨余垃圾处理过程、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主办方邀请了垃圾分类讲师为参加活动的市民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微课堂》宣讲。通过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前端、中端、后端参观了解,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运作机制。


了解厨余垃圾处理流程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据了解,为推动南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2021年12月1日,《南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建立健全以法治为基础的垃圾分类制度,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法律法规保障。2022年3月,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分类工作成效,南平市印发《2022年南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行“三端四定”模式。前端分类实行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管理、定位监控,投放时段内,每个垃圾投放屋(亭、点)至少配置一名分类管理员,每个分类屋(亭、点)安装监控探头,接入“智慧环卫”等监控平台,逐步纳入全市统一监管系统。中端收运实行定好企业、定好车辆、定好时限、定好点位,合理安排收运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车辆喷涂分类标识,安装车载定位系统,防止“先分后混、混装混运”。后端处置实行定点查验、定厂处置、定准流程、定责监管,落实“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双向监督机制,规范垃圾处理台账,每日统计收运、进出厂和处理的各类生活垃圾量并定期上报。

垃圾分类宣讲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其中,作为固废处理的终端设施——瀚蓝南平项目二期,于2020年12月成功实现并网发电,日处理垃圾12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约43.8万吨。

垃圾焚烧作业现场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通过今天参观体验,我更直观地看到了垃圾量之大,也更明白从家庭环节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市民代表洪慧在参观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道。

社区垃圾转运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