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探案图》黄巍 摄
东南网5月21日讯(通讯员 谢心 黄巍)近日,建阳区建本雕版匠人以司法科学的开创者、“司法科学之父”和开创物证时代的鼻祖宋慈为题材创作了一块雕版作品,生动再现了这位法医鼻祖的风采,用非遗技艺传承法治文化。
5月20日,在建阳区建本协会副会长徐芳的工作室里,她正在对《宋慈探案图》做最后的雕刻收尾。随着刻刀的起落,粗犷豪放与细腻婉约的线条在木版上层层显现,一笔一划间,生动地勾勒出宋慈蹙眉凝思的神情,将这位司法科学的开创者、“司法科学之父”和开创物证时代的鼻祖探寻真相时的执着与智慧尽数展现。
建阳区建本协会副会长徐芳介绍说:“这幅《宋慈探案图》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画家戴敦邦,画在1979年《青年一代》王宏甲老师写的第一个介绍宋慈的作品《焦尸案》的插图,《焦尸案》是世界上第一个写宋慈的文学作品,戴敦邦的这幅插图,也是世界上第一幅为宋慈作画的美术作品,很有历史意义。这幅插图也被用于第一部翻译到海外的英文版《宋慈大传》的封面,影响力也比较大。”
徐芳正在雕刻《宋慈探案图》黄巍 摄
徐芳告诉笔者,这次创作她首次尝试把传统建本雕版与活字印刷技艺相融合。这不仅需要精准把握原画的神韵,在木板上重现人物微表情,还要把每个文字都雕刻成活字再嵌入版面,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体效果。此次跨技艺的尝试既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自身技艺的突破。
“活字就是要先在字胚上,一个一个做出来才能够在上面进行雕刻。就是要戴放大镜,我都戴两片高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得到图里很细的地方,眼睛神态的表现都是在非常微小的刀当中一点点都要体现出来”。徐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