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2日讯(通讯员 吴勇君 曹歆雨)春日的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阳光暖煦,微风轻拂,千亩七彩油菜花田的油菜花正逐渐绽放,七彩斑斓的油菜花随风摇曳,淡淡花香沁人心脾,穿梭在花丛中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田间小道充满着欢声笑语……
七彩油菜花田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太美了,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漂亮的油菜花海,以前只见过黄色的油菜花,没见过彩色的,真的是太惊喜了。”来自建阳区的游客高兴地说,一边忙着和朋友拍照留影。
“最近有许多游客听说我们镇的油菜花已经开了,都争相过来游玩,周末就更多人。小镇里一下子热闹了不少,不仅镇里的饭店生意好起来,也带动一些农特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石陂镇宣传委员邱昌艺说。
“去年秋天再生稻收割之后,我们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2000多亩,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估计每亩油菜能增收300余元。”说起油菜种植情况,陈兆武喜上眉梢。
“‘稻-再-油’轮作可以增加农民第一季收入,对第二年的再生稻种植也有很多好处。”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郑莉说:“水旱轮作可以减少来年再生稻的病虫害,大量的落花、落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再生稻用肥可减少10%到20%,达到绿色高效的目的。同时,油菜盛开时的美景,也将为乡村旅游聚集更多人气。”
农技人员田间指导油菜种植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浦城素有“福建粮仓”美誉,水稻总产量、再生稻种植面积、油菜种植面积等指标常年位居全省第一,荣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等称号,并入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创建名单。近年来,浦城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推广发展“稻-再-油”的轮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同时,积极推行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布局规划,着力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浦城县把油菜种植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花养田、以田促农’,有效激发和释放出油菜花食用、观光、土壤改良等经济价值,不断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浦城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刘永斌说。据了解,2025年浦城县油菜种植面积4.83万亩,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根据实地测产,全县2.053万亩中央粮油生产保障(扩种油菜)项目示范区平均亩产101.87公斤,产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还立足浦城各乡镇不同的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精心规划打造了20条乡村振兴精品线路。每条精品线路特色不一,有的是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有的是以文化、美学美育为主,有的是山水旅游为主,像‘十里莲塘—麒麟畈水稻公园’线路,以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观光为主题,‘莲塘镇山桥村—马西村—仙阳镇阳墩村’,则通过发展夜间经济和共享经济,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创业机会,部分线路现已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了。这些线路的打造不仅优化了农业结构,还开发了旅游资源,为浦城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刘永斌说。
阳春三月,浦城县域内的樱花、油菜花、桃花、杜鹃花都陆续盛开,正是游客赏花踏春的好时节。三月下旬,油菜花节嘉年华活动将在仙阳镇阳墩村举办。届时,游客可游万亩油菜花海,品浦城特色美食,赏浦城非遗文化作品,来一次春日里的美好邂逅和难忘之旅。一年之计在于春,各乡镇也都相继筹办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迎宾客,引人流,促发展,促消费。3月16日,石陂镇将举办“七彩花漾”文体旅活动暨10公里欢乐跑活动,以烂漫花海为天然赛道,诚邀各地游客共赴这场春日盛会。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精品线路,推动更多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刘永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