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走!到乡村去丨古镇守望者的守望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5-02-09

开栏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管工作多么平凡,仍然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群众,用自己的真情服务群众,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东南网特别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走!到乡村去》专栏,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生产生活,用文字讲述生活故事、用镜头捕捉温暖画面,洞察百姓美好生活背后的奋进力量。

古镇守望者的守望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和平。大家看这个雕塑,上面刻有‘禾坪赋’三个字。和平古称禾坪,取自地势平坦、盛产稻谷之意。”在邵武和平古镇南门谯楼前的广场上,导游黄学义正在向前来和平古镇游览的游客讲解介绍和平古镇的历史。他已从事导游工作23年,二十几年来他研究、传播古镇文化,与古镇共成长。2017年,他被评为福建省首批“金牌讲解员”。说起这二十几年的导游工作历程,他感慨万千,思绪不禁回到了23年前。

邵武和平古镇南门谯楼 邵武市和平镇供图

邵武市和平镇地处闽西北,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国内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级的旅游资源。2002年7月,邵武市吹响旅游发展的号角,市委市政府成立南武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平镇政府因此向社会海选一批业余导游。得知消息的黄学义,未和家人商量便报名参加了海选。经过笔试和面试选拔,黄学义等4人脱颖而出。“再后来,其他三人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仅剩下我一个人坚持干业余导游。”黄学义回忆道。

黄学义向游客介绍和平古镇的由来 东南网记者 王俊杰 摄

在干导游这行之前,黄学义已是一家竹制品厂的车间主任,月工资有八九百元;辞去车间主任这份工作当导游后,黄学义每月的工资仅有370元,这让家人十分不理解。凭借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黄学义在家人的不解和反对中坚持了下来。成为导游后,他时常聆听镇上的老人诉说古镇的沧海桑田,体会古镇家风家训的博大精深。他提炼出来的故事,既能让游客感受到古镇的烟火气息,又能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2003年,武夷山的专业导游受邀到邵武交流,在聆听了黄学义精彩的导游词讲解后,他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并表示,他如果想去武夷山工作的话,可以随时联系,工资待遇优渥。“他们想用十倍的薪资挖我跳槽,那个时候我也心动,但是,对于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个人的感情,让我经受住金钱的诱惑,决定留下来。”黄学义坦言。

黄学义带领游客游览和平古镇 东南网记者 王俊杰 摄

二十多年坚守在导游这个平凡却不简单的岗位上,不管什么样的游客,不管多大的团队,也不管游客的要求有多高,黄学义总能随叫随到,认真接待好每一批客人,让他们满意而归。黄学义回忆起他接待过的一批游客,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时有十几名游客酒后来到和平古镇游览,直言:“要女导游!”“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能不能我去?”“不能!”面对略带火气的游客,黄学义好言“哄”着,他们勉强迈开了游览古镇的步伐……“你讲得真好,前面是我们态度不好,对不起,下次我们还找你讲解。”游览结束后,游客对黄学义的讲解称赞有加,并就自己的鲁莽行为道歉。

黄学义在办公室整理文件 东南网记者 王俊杰 摄

如今,黄学义依然坚守在导游一线,导游这个职业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经他培训带出了职业导游达120余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仅有6人留在古镇工作。他不断改进和创新解说词,挖掘古镇文化故事,为数以万计的游客讲解古镇历史。同时,他还加班加点整理文字材料,协助和平镇政府申报和平古镇为AAAA级景区,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黄学义在景点讲解 东南网记者 王俊杰 摄

“2025年春节假期,我们和平古镇景区预计游客量将达10多万人次,我和我的团队会为广大游客做好讲解、咨询等旅游服务接待工作。”谈及春节假期的工作,黄学义信心满满地说道。

策划:康金山 张梦媛

记者:王俊杰 张梦媛

视频:张梦媛

责编:肖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