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走!到乡村去丨传递书香 志愿点亮阅读之光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5-02-01


开栏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管工作多么平凡,仍然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群众,用自己的真情服务群众,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东南网特别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走!到乡村去》专栏,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生产生活,用文字讲述生活故事、用镜头捕捉温暖画面,洞察百姓美好生活背后的奋进力量。

传递书香 志愿点亮阅读之光

志愿者郑学义在书吧整理书籍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春节前,建阳区书坊学校的学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期末考试。校长郑学义在完成巡考任务后,便前往学校对面的潭阳书舍。

在担任书坊学校校长的三年里,郑学义在两种身份之间转变。

校内,他是备受学生尊敬的语文老师,校外,他是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他的身影穿梭在校园与书吧之间,与其他的志愿者汇成一条条无形的丝带,牵起学校与书吧的红色纽带。

“作为老师更要积极参与进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书坊乡潭阳书舍·书林公益书吧自揭牌后,郑学义便积极加入志愿者团队。他认为,“书吧是很好的阅读场所,依托书吧靠近学校的地理优势,有利于打造校内校外共同阅读的文化氛围。”而身为老师,他既能指导学生阅读,又能为困惑的学生答疑。

志愿者郑学义指导书吧的小读者阅读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在这个占地190平方米的书吧内,郑学义先是浇灌室内的绿植,再是整理书籍,将没有归类的书籍摆放整齐,收拾桌椅。书吧分为吧台服务区、儿童绘本阅读区、静默阅读区、交流分享区等。现有藏书2000余本,涵盖儿童文学类、历史类、时事政治类各类图书,并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籍专柜。

“学校里寄宿的孩子,在空闲的时候除了到图书室借书,还能到外面的书吧阅读,更能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在郑学义看来,书林公益书吧环境好,能很好弥补学校并校不久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乡镇多有留守儿童,书吧能提供很好的去处和阅读氛围。”

据他介绍,在建阳区已建成的多个“潭阳书舍”公益书吧之间,会定期进行书本流动,及时更换藏书,让学生与其他读者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仅仅只是阅读名著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了。”他说,“随着教育的变革,学生需要有各学科各方面的阅读积累,才能拓宽知识面,应对当下的教育要求。”

除此之外,书吧还会定期举行阅读活动,由市、区两级文化馆牵头组织优秀家庭、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优秀书本推荐等活动。同为志愿者的书坊学校校党办主任叶兰花推荐道:“我有向高年级的学生推荐《三体》,科幻能够打开孩子的想象,阅读文字的同时能够提高专注度,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去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与震撼。”

志愿者陈慧珍正在收拾书吧桌椅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书吧目前有72名志愿者,主要由政府干部职工、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热心村民、大学生返乡志愿者以及书坊学校学生志愿者组成。”郑学义介绍。陈慧珍便是其中一个,她的母婴店在距离书吧不远处,经常在午休时分到书吧当志愿者。

“在当志愿者的同时也会被这样的气氛感染主动看书,能有效增进与孩子的交流互动。”陈慧珍说,她最近在与孩子一起阅读《朝花夕拾》,“与孩子一起交流读书感触,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这是一种很好陪伴孩子成长的方式。”她也时常鼓励在外上大学的女儿利用假期回来当志愿者。

学生林叶欣与其他小读者在书吧看书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我非常喜欢来这里看书,书吧能提供一个免费的、安静的阅读环境,激发我的阅读兴趣。”今年六年级的学生林叶欣最近在阅读《儿童文学》以及《阿凡提》,她经常带着弟弟前来书吧阅读,“这里有很多好看的绘本,弟弟很喜欢。”

书吧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殿堂,也是众多读者的心灵港湾。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放下生活的喧嚣与烦恼,沉浸在书籍构建的精神世界里,书吧为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提供了一片净土。而书吧志愿者,如同温暖的灯塔,在知识的海洋中为读者点亮前行的道路。他们用爱心与责任,照亮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心灵。

专题:《新春走基层·走!到乡村去》

策划:康金山 张梦媛

记者:肖练冰 张梦媛 通讯员 王沛夫

视频:张梦媛

责编: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