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住了40多年了,家门口的这条路就走了38年。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门方便了,大家都很高兴。”9日,家住建阳区回龙乡马岚村的村民翁成玉感慨地说。
翁成玉今年70岁,1982年搬到如今的住所。她说:“家门口的这条路是1983年时修的,修之前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就很泥泞,我们就不愿意出门。”
“是啊,因为路使用的年限长,路面损坏严重,给我们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尤其对于开车、骑车的人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大家都希望能把这条路修一修。”54岁的村民彭小华接过话茬。
“这条村道虽然不长,两段需要修缮的路面加起来只有200多米,但却成为周边村民的‘烦心路’。”马岚村党支部书记邱丽萍说,“每到雨雪天气,居民们摔倒、崴脚的情况时有发生。路面问题不仅是村民的‘心头病’,也是村‘两委’放心不下的‘牵挂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4年10月,在回龙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马岚村争取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这条村道进行修缮。
当月,村道修建工作迅速启动,从实地勘察到规划设计,再到施工建设,每个环节都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村“两委”干部在旁边指导施工,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今年元旦前,村道修建完成。
回龙乡公路管理站站长康四清正在对道路进行验收,他说:“村民家门口的村道长125米、宽7.5米,与205国道连接的村道长120米、宽3米,根据现场检查情况来看,符合验收标准,顺利通过验收。”
铺平的是道路,温暖的是民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让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邱丽萍说,马岚村将一如既往地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升居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卢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