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并提出“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根据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健委、省妇联、省残联共同研究制定的《福建省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导意见》,我省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注重“一米高度看城市”,包括推进成长空间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发展环境友好和儿童参与友好五个方面的建设。
据南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田怡介绍,近年来,南平市从“一米高度”儿童视角出发,着力于品质提升、服务发展、维权关爱三大领域,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整体发展规划,结合社区优势资源,在儿童友好“实事项目”上精耕细作,积极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规划“一米幸福”,为孩子们营造更加安全、有趣、寓教于乐的成长环境。在延平区黄丛岭社区,室内篮球场及芭蕾舞蹈和钢琴文化艺术中心充满童声,儿童水上城堡乐园等娱乐设施盘活了社区存量空间,将儿童活动空间与体育休闲、文化艺术设施设置相结合,让辖区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教育、游乐、互动体验。
聚焦“一米关爱”,让安全教育、文化传承、家庭教育等各色活动走进社区儿童活动空间,帮助社区儿童在活动中由“社会人”向“社区人”转变,感受社区“家的温暖”。例如,武夷山市三姑社区积极开展文化、健康、普惠、特殊四大主题服务,非遗文化讲座等活动让辖区儿童的社区生活更加丰富,亲子家庭辅导等则起到了帮助辖区家庭教育质量升级的功能。
倾听“一米声音”,多方合力构建“儿童参与+社区联动+共建共享”儿童友好服务体系,让儿童成为“社区小主人”,为社区未来出谋划策。“大手牵小手”与“小手一起走”并行,顺昌县西岗社区构建起“儿童成长+成人支持”双效联动机制和“儿童参与能力提升课程+专业队伍支持助力”双体系,鼓励儿童参与,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建立社区儿童友好关系,培育具有社区特色的儿童友好文化。
张田怡表示,接下来,南平妇联将继续秉持“儿童友好”的核心理念,指导社区积极链接辖区资源,倾听儿童的声音和需求,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着力构建以儿童为核心的服务创新模式,丰富实践活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儿童营造健康向上、温馨快乐的友好成长环境。
(程若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