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生态资产管理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咨询会专题论坛四“绿色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举办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4-12-01
论坛现场 东南网记者 王俊杰 摄

中国人民大学蓝虹教授介绍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为何在近年来会成为全球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在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管理方面,介绍了其带领的课题组编制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指南》,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金融标准,几十家银行参与试点,以及试点的绩效。在生物多样性金融机遇管理方面,蓝虹教授介绍了其带领的课题组在钱江源国家公园和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生物多样性金融创新。并指出,南平是国家公园城市,具有国际外部性特征,因此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中国际最关注的内容,吸引国际资金、捐赠等,与绿色金融资金相配合,可以扩大南平作为国家公园城市的资金聚合能力,提升国际知名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青教授发表了题为《生物多样性财务信息披露的国内外实践》的主旨发言,介绍了生物多样性财务信息披露的国内外实践制度与政策维度,国际指标与标准,以及其在生物多样性金融中的作用,呼吁中国企业提高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以提升融资绩效。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全球投资和影响力项目主任康蔼黎带来了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金融的成功案例:柬埔寨大鹮米的故事,WCS通过与当地银行合作,给予当地居民低息贷款的同时,要求当地居民签署用原生态方式种植稻米的协议,避免大鹮鸟遭受农药化肥杀虫剂的伤害,同时帮助当地社区将大鹮米在国际市场高价出售,使当地社区和农户获得保护大鹮鸟的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李岩围绕“完善企业ESG体系,创造共享价值”作主旨发言,通过分析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将ESG融入企业战略、风险管理、财务计划和行动中。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梅应丹在题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发言中,探讨了风力发电设施对鸟类的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强调了在规划风电场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刘锦涛在《生物多样性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应对》报告中探讨了生物多样性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还强调了智库的多方面作用,为金融系统有效管理相关风险提供了指导。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王晓霞发表了题为《中国生物多样性资金研究与思考》的演讲,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过去主要是财政供给,但近年来,从全球来看,金融部门的贡献比例逐渐增加,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场,来自学术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环保组织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交流绿色金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为南平山区绿色金融模式和生物多样性模式的发展建言献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