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污处理处理池取样化验 陈琦辉 摄
东南网11月12日讯(通讯员 吴文倩 董练飞)在建阳区的广袤乡村,一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变革正悄然兴起。曾令人头疼的畜禽粪便,如今已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宝贝”。
过去,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既严重污染环境,又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随着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出台《建阳区畜牧业发展规划》《南平市建阳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等涉农惠农政策,养殖户的环保与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建阳区积极探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南平市建阳区吉翔牧业有限公司创新采用沼液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水稻、玉米、芥菜等作物实行沼液返田种植,每年三次轮作,成功打造出具有闽北特色的“吉翔农牧生态园”。同时,该公司推行村企共建模式,依托奶牛养殖基地饲草需求与兄弟食品公司蔬菜原材料需求,发展订单农业,每年签订2000亩种植合同,让1000多户农民受益增收,实现“提品质、减化肥、增收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沼夜通过管道在建阳莒口庵口茶山上的利用 陈琦辉 摄
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整合涉农财政资金250万元,加大吉翔牧业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据统计,该企业每年可处理畜禽粪污达43800吨,生产优质农家肥3800吨,产生沼气20万立方米,节约能源成本150多万元。
“通过政府搭台,推动建阳农业、畜牧产业提质增效,为建阳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资金活水。”建阳区吉翔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建东表示。
目前,建阳区已基本形成“稻-饲-菜”“果-草-畜”生态资源利用型养殖模式,每亩地增收4000多元,提供奶牛青饲料 15000多吨,芥菜10000多吨,农户增收 1320 万元,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持续提高,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3%以上。
“现在环境好了,空气也清新了,这都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水吉镇养殖户暨华感慨道。
接下来,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加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创新模式,以群众可感可急的民生实事为支点,让更多“废物”变“宝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