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会如期而至 见证“三茶”统筹无限活力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4-11-18

东南网11月18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 图/文)11月16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市武夷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茶博会继续以“‘三茶’统筹·融合发展”为主题,以“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为宣传口号。共设置室内标准展位2200个,室外展位200个,展位数历年最多。八方宾朋再次汇聚于此,见证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展示、一笔又一笔重要的交易、一次又一次深入的文化交流。

11月16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市武夷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首设“一带一路”展区 彰显全球茶文化交融

在本届茶博会上,首次设立了“一带一路”展区,来自斯里兰卡、俄罗斯、越南、南非、新西兰等7个国家的茶企参展。行走在茶博会“一带一路”展区,人们将会遇到不同国家的茶人,听不同茶人的故事。

俄罗斯参展商谢尔盖向游客们介绍俄罗斯茶具

来自俄罗斯的参展茶商谢尔盖向记者介绍,自己在多年前就曾以采购商的身份来到武夷山参加茶博会,这次是第一次以参展商的身份参加。武夷山和茶博会给变化给他带来很大的触动。“这个地方感觉非常好。这次主要带了我们俄罗斯的和格鲁吉亚的野生花茶,另外还有莫斯科的茶具。”谢尔盖说,2008年来到中国后,他就与中国茶结下不解之缘。“我喜欢喝茶,特别喜欢中国茶,也喜欢研究中国茶文化。”

来自南非开普敦的参展商范德彪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的“中国通”,他说:“我们都知道中国茶文化和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中国人喜欢坐下来喝茶,做一些深入的交流,所以茶在生活中很重要。”同时他表示,南非加入了“一带一路”后,相信中国和南非的经济贸易也会越来越好的,他对中国茶和中国文化在南非风靡非常看好。

另一边,来自斯里兰卡茶企负责人马诺介绍说,他这次带的产品主要是斯里兰卡当地产的红茶。作为茶叶经营者,马诺对茶的历史颇有研究,他说,据资料记载,斯里兰卡最早的茶树,就出自武夷山。“一百多年前带过去的茶叶,现在一百年以后,我又把它带回来了。”他说。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茶叶之路,为世界茶文化的共融互鉴开辟了广阔空间。各国茶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不断丰富和拓展着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茶叶成为了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的友好使者,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独特的力量。它以一片小小的叶子,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孕育着更为广阔的合作前景,在世界舞台上书写着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壮丽篇章。

游客们在展示区内品茶

创新引领茶产业升级,科技与传统碰撞出活力

本届茶博会突出创新发展,围绕全产业链,全方位展示茶饮料、茶食品、茶器具、茶包装、茶机械、泡茶水、茶护肤品等茶业及茶衍生产品成果。这些丰富多样的展品不仅彰显了茶产业的创新活力,更体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现场展出的茶机械

茶机械的展示让人充分感受到科技在茶产业中的深度应用,智能化的采摘设备、高效的制茶机械等,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分选机市场已经从去年的普通智能化升级到AI智能化。每小时产量从原来300斤到现在的600斤甚至1000斤。”来自安徽的参展商中科光电公司销售经理伍章松介绍,他们此次带来的展品是“茶业智能分选机”,在AI的加持下,机器实现了精度更高、调试方法更简单,整体产量提升一倍。伍章松告诉记者:“南平是茶叶的重点市,尤其是武夷山,我们企业每年至少有五十台的机器销往武夷山。今天现场来咨询的人也非常的多,都想来了解一下科技的提升给我们行业带来哪些升级改变。”

陈吓弟操作激光刻录机

“我今天是特地从厦门来现场参观了解下陈总的激光机效果的。”来自厦门的郭先生专注于茶叶包装定制行业多年,他口中的陈总是来自青岛的一家激光设备制造厂负责人陈吓弟。激光机在陈吓弟的操作下冒出阵阵白烟,吸引了许多客商驻足参观。陈吓弟表示自己从事激光行业已经二十年了,更是连续第九次参加茶博会,效果很好今后也会继续来参加。“这款激光刻录机是我们针对茶叶包装行业开发出的产品。我们的设备精度不断优化,体积也越来越小,操作灵活,可定制,且不受量的限制,能满足茶叶小批量定制。非常受市场欢迎,仅武夷山三姑地区就至少有500台的保有量。”陈吓弟自豪地介绍道。

新式茶饮引领潮流风向 打开时尚味蕾体验

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时尚的包装、新颖的茶饮产品以及现代化的店铺装修和营销方式,让茶文化以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使古老的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青岩水仙、枞煮江湖、乌龙酸奶茶……本届茶博会上,一批新茶饮集中亮相颇受关注,前来“尝鲜”的与会嘉宾和市民游客排起了长龙,展区内人头攒动,十分热闹。

游客们正品尝新式茶饮

在“茉不作茶”品牌的展位里,不时有逛展的市民游客走进来,试品新鲜的酸奶茶。据悉,该品牌的门店主要布局在江苏,此次也是首次到武夷山参加茶博会。来自澳门的客商张立秀女士在这里找到了她此行的目的地。张立秀在澳门有一个相较传统的茶空间,受众群有限。这次也是想要通过引入新式茶饮,实现茶空间的升级。“我觉得现在新中式茶饮很受年轻人的喜欢,未来也是一个趋势。”张立秀笑道:“这是我第一次来武夷山。不仅茶,武夷山的文旅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真的非常好。”

“茉不作茶”的展位对面就是来自武夷山当地的新茶饮品牌“枞煮江湖”。“今年4月份我们在武夷山的首店开张,目前共有4家门店。”品牌运营负责人林旺忠介绍,品牌将以直营和城市合伙人的方式运营,但眼下更多的是专注深耕品牌底蕴。“我们以武夷山大红袍产品为主打产品,茶底用料都来自我们自己的茶山,力求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的好茶。通过传承茶的文化,让中国茶以更多方式展现在国人面前。”林旺忠表示,在茶博会首日他已经收到十七个品牌的意向咨询。

茶文化展示平台 两岸文化交流桥梁

随着茶博会的持续举办,其影响力已不仅限于海峡两岸,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爱好者与茶产业从业者的关注与参与。这里是茶文化的展示平台,琳琅满目的展品,都如文化瑰宝般呈现,诉说着茶的故事,展示着茶叶世界的丰富多彩。

来自松溪的白茶非遗传承人何理兴介绍:“我这次带来了松溪宋代的九龙窑瓷器、明代的茶山契约等等,就是想通过茶博会这样的平台,向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人系统地展示我们千年的茶文化历史。”

一位来自台湾的茶艺师张先生,他对此次茶博会的创新成果赞不绝口:“两岸在茶产业上各有优势,这次茶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合作机会。看到这么多新颖的茶衍生产品,我觉得可以将台湾的茶艺文化与这些产品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茶文化体验。”

本次茶博会期间,还举办了两岸斗茶赛、茶文化体验营等16项与茶相关的涉台交流活动;并邀请万里茶道沿线国内城市和俄罗斯沿线城市代表及相关国家驻华使节,全面展示武夷山作为万里茶道起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同时,还举办包括“武夷山水·茶空间”推广成果交流、中华茶博苑奠基、茶庄园签约开工,以及依托武夷茶交中心的各类茶品拍卖会等的一系列丰富活动。

“茶源武夷 新饮潮流2024年新武茶饮展销对接活动现场

11月18日,第十六届海峡茶叶博览会渐入尾声,但它留下的余韵悠长,如同茶香萦绕不散。在这场盛会中,我们见证了茶产业的蓬勃生机、茶文化的璀璨光芒和茶科技的创新力量,而这一切都为“三茶”统筹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