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竹笋变成 “金疙瘩” “土货”做出“大文章”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4-04-17

东南网4月17日讯(通讯员 柳浪漫 邱春静)笋竹展览与展示、明笋干制作技艺体验、主播现场直播带货……4月13日,“游购山下 助力乡村振兴”浦城县山下笋竹文化推广活动在山下乡举行,各类“土特产”、非遗技艺与有趣的活动给游人献上了一场盛宴,充分展现山下乡笋竹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当天,该活动吸引游人约2万人次,山下乡党委、政府领办的产业公司和相关的电商企业、竹笋加工企业共计13家在此举行签约仪式,电商主播开展的“直播助农”活动成交单量11548笔,成交金额约716503元……

位于浦城县西南部的山下乡,有着5万亩多亩的竹林,素有“林海竹乡”的美称,遍地可见的竹山竹林是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他们做笋干、卖笋干,笋竹是山下乡一张助农增收致富的闪亮名片。近年来,山下乡围绕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带着“山下笋干”闯进新“赛道”,把“土货”做出了“大文章”。

老技艺带来大收益

“我们山下乡家家户户都会做明笋干,制作要经过剥壳、清洗、蒸煮、反复压榨、烘烤等多道工序。这么多年,我们还是坚持用土法手工制作,希望把老味道传下去。”在山下乡王柏村的昌河笋干加工厂里,李昌河一边说,一边手拿柴刀剥着刚刚从山上挖下来的竹笋。

回忆起这二十几年的经历,52岁的李昌河仍觉历历在目。他和笋打了一辈子交道,早年间主要以收购售卖村民的笋干销往外地为生,经过多年的奔走攒下了第一桶金和稳定的客源。2016年,李昌河牵头成立王柏笋干专业合作社,在原山下笋干的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建厂房、买设备、创品牌,制作明笋干、黑笋干、咸笋干等产品,将片状的笋干改良切成丝状、块状干货包装,成为远近闻名的笋干产销大户。2023年,王柏笋干专业合作社的笋产量约8万斤,深加工产品营业额保持在200多万元左右。

笋干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一开始粗放的制作售卖,到后来的鲜笋、笋干品质分级和精包装、礼盒装出售,我们的笋干顺着市场越卖越好,‘山下笋干’的招牌也越来越响亮。”李昌河说,为了让老技艺产生大收益,他致力于走高端化、精品化路线,注册了“王柏黑笋干”“翡翠记忆”等品牌,产品经过定期抽检送检以保证质量,与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产品相比,他们家生产的笋干每斤贵到20%左右。凭着过硬的质量与良好的口碑,这些年依靠着口口相传,他的固定客户达到了1000多人,年增长约10%。

“山下乡有着非常好的生态环境,笋竹是山下乡农业主导产业,可为农户平均增收1万至3万元。”山下乡党委书记刘忠云说,近年来,山下乡坚持生态优先,增创特色,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助力产业发展。2018年,“山下笋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浦城明笋干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了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目前,山下乡全年可产春笋2万吨、冬笋2千吨,笋干500吨,产值达3000多万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