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4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 张梦媛)5月13日,以“以竹代塑·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会在福建南平武夷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博览会为期三天,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设置竹产业、竹工艺、竹文化、竹科技四大主题展区,吸引全国16个省份的650余家竹产业链领先企业参展,以及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国际采购商齐聚,首日观展人次突破5.53万,现场人气火爆,彰显竹产业蓬勃活力。

破解行业痛点,激活产业链创新
展会现场,智能化与绿色化成为关键词。
来自建瓯的竹企负责人谢先生因订单激增面临人工短缺问题。经过一上午的寻找,谢先生在一家青岛的机械设备展位找到了解决方案。“这台智能打磨机效率可抵百名工人,且无死角作业。”参展商庄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谢先生计划次日带产品现场测试,“若效果达标,我立即下单。”
竹纤维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样引人注目。竹纤维天然抑菌、吸湿透气,碳排放仅为化纤的1/10,且可完全生物降解。但如何将其中交织的木质素、糖分恰到其分的分离,使其既能保留其中的纤维,又不失去竹子的特性?来自延平的福建海博斯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用了十年的时间,攻克提取难题,自主研发出竹原纤维生产技术、纺织技术。负责人张伟介绍,竹原纤维根据不同目数供应给各类下游企业,制作成竹纤维衬衫布,吸湿率远高于棉制产品;制成竹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汽车座椅面料,兼具环保性与阻燃性,目前产品供应广东、江苏、河北等地并销往海外。
“以竹代塑倡议提出后,下游客户关注度显著提升。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对接中国林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以研发更好的竹纤维生产技术。”张伟补充道。
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来自浙江东阳的中竹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展出的竹亭以中式风情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展位负责人苏永成介绍,其竹盘、竹篮等产品兼具非遗工艺与实用价值:“艺术品要生活化,才能让文化真正传承。”首次参展的他们,希望通过展会与同行深化合作,推动竹制品更快进入千家万户。

非遗展演区更是人气焦点:畲族竹竿舞的律动、建瓯挑幡的惊险技艺、武夷竹刻的精妙刀工,让观众沉浸于千年竹韵之中。一位设计师感叹:“竹编灯饰、竹刻茶盘等衍生品,既保留传统美学,又契合现代消费需求。”
交流共享共筑产业生态

作为中国竹产业十强企业,福建祥福集团携“度庐”家具与“竹空间”定制产品亮相。“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交流平台。我们的产品受到了很多设计人士,包括酒店从业者,还有家具经销商的高度认可,也更坚定了我们的开发方向。”祥福集团董事长杨忠直言,竹家具还需突破两大瓶颈——市场认知不足与材料防潮抗裂技术。“我们必须从材料基础研发层面突破,在优化产品外观设计的同时,夯实底层技术根基。目前我们正在攻克竹材防潮抗裂等关键技术,未来将公开部分核心技术参数。”他透露,目前已与多家竹产业头部企业达成共识,共建技术共享生态,通过技术共享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此外,本届竹博会首次设立跨境合作专区,吸引俄罗斯、印度等12国采购商对接。从智能设备到非遗焕新,从技术共享到跨境合作,第二届武夷山竹博会以“全链条赋能”为核心,构建起“以竹代塑”倡议的核心落地平台,切实推动“以竹代塑”场景化、具象化,为绿色未来绘制精彩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