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南平实践中奋勇争先
www.fjsen.com 2025-05-06 09:25:10   来源:闽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到南平去,助乡村兴”“三乡人” 青春分享会,激励广大青年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

漫步九曲溪畔、考亭书院、朱文公祠……随处可见身着红色马甲的朱子文化青年志愿讲解员,他们来自机关、社团协会、文化产业等不同领域,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青春血液;

“武夷之友”青年茶会上,南台港澳青年共品香茗、共话“三茶”统筹,在实践中体会中华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

近年来,南平市共青团组织始终坚持做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引领全市团员青年深化拓展“深学廖俊波、‘三争’作表率”实践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让青春在南平这片热土上绽放光芒。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四月芳菲,春意正浓,志愿接力,根植闽北。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报名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

2004年,“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前身)落地南平,当年便迎来了首批33名大学生志愿者。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振兴之路?这个问题,如同种子般深植于每位大学生志愿者的心中。每年7月,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手持“接力棒”,奔赴南平各个乡镇。他们投身于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基础教育等领域,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的价值,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向下扎根,才能更好地向上生长。为深化青年和乡村双向赋能模式,充分发挥青山绿水和乡间资源优势,南平市积极构建乡村青年社群,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社群,青年们可以分享经验、交流想法、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同时,制定青年入乡发展地图,发布青年入乡共创项目,让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能够及时了解乡村发展需求和机会,精准对接合适的岗位和项目。

为助力青年留南就业创业,南平市积极开展大学生留南就业创业宣讲动员会,激发青年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制定省市级“创业导师”制度,邀请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等为青年创业提供指导和支持。挖掘和培育一批优秀的创业项目,推动项目、资金、青年、地方有效对接,实现青年入乡共创,让入乡青年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引领广大青年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闽北乡村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书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寒泉精舍作为朱子创办的第一所书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近日,朱子文化青年志愿讲解员黄晓韵正绘声绘色地向游客讲述着寒泉精舍与朱子的故事,让古老的文化在青年心中鲜活起来。

南平拥有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闽北讲习班・朱子文化青年传承者培养计划,让朱子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

精心打造寒泉精舍等6个面向青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基地,挖掘培养了首批 30名朱子文化青年传承人,他们化身志愿讲解员,传播朱子文化,激活其内在生命力;开设公开课,全面深化闽北优秀传统文化教化普及,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规范其行为举止;持续丰富“闽北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文化滋养平台。

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平积极与高校合作,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自2023年共青团南平市委和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在人才培养共育、科研成果转化、实践基地建设、文化传承发展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朱子文化研习社”,为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研究朱子文化的学术平台;

举办武夷论坛分论坛交流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闽北文化传承与创新;

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先锋课堂”走进南平校园,将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南平,为青少年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首批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实干家计划”学子走进南平,深入基层,了解南平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为南平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向外“引智”,众多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共同参与到闽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中来,汇聚起强大合力。

架起融合交流“连心桥”

闽台情深,根脉相连,茶文化恰似一条丝带,系在两岸青年的心间。南平以茶为媒,通过深化“武夷之友”品牌,举办“武夷之友”闽台青年茶会,为两岸青年搭建起以茶会友、交流文化的平台。

茶香袅袅,如梦如幻,两岸青年围坐一堂,畅论茶道。从茶的种植、制作到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会不仅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两岸青年在文脉寻根的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彼此的心灵距离也在茶香氤氲中渐渐拉近。

在推动闽港澳地区青少年互动交流方面同样成果丰硕。举办“港澳青年看祖国”福建行暨香港青少年朱子文化研学交流和澳门“武夷之友”参访活动,为港澳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南平、了解福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在研学交流中,港澳青少年走进朱子故里,感受朱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观历史古迹,领略南平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他们与南平青少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基于香港、澳门“武夷之友”的成功经验,南平市不断探索新的工作形式,持续扩大“武夷之友”的“朋友圈”,目前已与意大利福建侨商联合会初步达成共同发起成立意大利“武夷之友”意向,推动两地青少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青年交流的国际化视野,为青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为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贡献青春力量。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源”

“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那就一群人来做。武夷山不缺茶人,更不缺青年茶人,缺少的是一个有凝聚力、能引领青年成长发展的平台。”近日,“90后”青年茶人聂霖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武夷山青年茶人的心声,也彰显出青年对于成长平台的渴望。

共青团南平市委敏锐捕捉到青年茶人的这一需求,聚焦茶产业这条“链”,积极探索基层团组织建设新路径,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规范中实现强化。

在凝聚茶产业青年方面,团市委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将分散的青年茶人汇聚起来,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团组织79个,覆盖团员青年1200余人,切实解决了“青年找不到组织、组织缺乏青年力”的难题,让青年茶人找到“家”的归属感,实现基层团组织发展和青年成长的“双向奔赴”。

有了团组织的引领,青年茶人们在产业发展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为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在茶园中,他们探讨种植技术;在茶厂里,他们交流制茶工艺;在市场上,他们携手拓展销售渠道。团组织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青年茶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合力。

近年来,南平以茶产业团建为示范,不断拓展团建领域,将“团建链”带动“产业链”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产业,构建起了多元产业团建新格局。通过党建带动、区域联动、行业推动、网络互动等多种路径,在茶、竹、快递、直播等青年群体聚集的产业,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发挥团组织影响力,为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为青年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青年是时代的先锋,是创新的源泉。青年工作,既扎根于乡村的广袤田野上,也穿梭在文化传承的悠悠长河中,既驰骋在融合发展的浩渺沧海里,也奋进在产业集群的崛起浪潮间……青春作伴,使命在肩,未来,南平将继续做好服务青年工作,引领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南平实践中挺膺担当、奋勇争先。(郑可)


责任编辑: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