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10月21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10月21日上午,南平市科学技术大会暨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表扬大会在潭召开。大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特派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充分肯定南平市各级各部门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优秀表现,让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忠到会指导并讲话,南平市政府市长林建主持会议。

会上,南平市委、市政府对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70个集体及吴敬才等170名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并为这些优秀集体和个人代表颁发荣誉奖牌、证书。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起南平、兴于福建、推向全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指导、亲自总结提升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25 年来,南平市与时俱进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倾情服务“三农”,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农村、心系群众、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优秀典型。截至目前,南平市累计选派(认)科技特派员1.96万人次、团队1700个、法人97个,25年来累计有24.8万项次的新品种新技术在闽北大地落地开花,为全市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福建农林大学二级教授廖红主要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多年来,她和团队在南平推行以茶豆、茶菜套种为特色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通过科学套种绿肥植物(如大豆和油菜),为茶园土壤提供天然有机肥料,活化土壤中的磷钾等元素,促进茶树营养吸收,同时增强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碳排放,不仅提高了茶叶品质,还带动了茶农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团队今年又开发了一套水的绿色低碳种植技术,在浦城临江镇进行了千亩有机种植示范,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种植的水稻不仅耕地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稻田流出的水也非常清澈,基本达到水稻种植区水体零污染。目前这一季收获的最高产量超过了800公斤。”会上,廖红的发言内容令人振奋。
“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特派员,我在乡镇基层干了40年,我这一辈子最骄傲的就是做一件事——专注于竹荪栽培技术的创新推广普及,带动一大批父老乡亲脱贫致富。”顺昌县教授级高级农经师高允旺在交流发言时讲述了他如何半路出家,结缘竹荪,并在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以及一系列创新制度的支持下,带着菇农干,带着菇农赚,通过不断钻研成功破解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拥有竹荪种植技术“芯片”。多年来,高允旺通过研发生态栽培竹荪技术、创新运作模式,在闽北大地用小蘑菇撑起百姓“致富伞”。
“虽然我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休了,但‘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永远不会退休。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把我的技术变成农户口袋里白花花的银子,为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继续发光发热。”他深情地表态道。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赵志军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2017年开始选派为南平市科技特派员,是陈坚院士茶产业科特派专家工作站和江南大学肉鸡食品科特派专家工作站的骨干成员,团队承担夏秋季岩茶定向品质提升关键生物技术研究和白羽肉鸡深加工生物技术研究等项目。会上,他作为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团队科技特派员代表发言。
“今天的表彰是对我来南平三年多工作的肯定。”赵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年来我调研了南平各个区县,也得到了很多支持。针对南平各个县区农业资源丰富但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不完整的调研结果,我们与南平市科技局、实业集团合作建设了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这是目前福建省第一个由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以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生产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中心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对南平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进行技术转型升级和高品质产品研发,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南平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创新,将种业发展列入乡村产业振兴的重大举措。2023年全市水稻制种面积18.3万亩。在种业蓬勃发展进程中,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担任科技特派员,带领南平市农科所水稻育种团队培育出60多个优良水稻品种,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模式,加快成果转化,累计推广种植8000多万亩。”南平市农科所二级研究员江文清介绍道:“近年来,根据省市有关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创办利益共同体的相关政策,我们科技特派员团队引进社会资本组建了武夷山科力兴种业有限公司,形成了共投、共建、共创、共推、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运行机制。我相信,随着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完善、巩固,科技特派员队伍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将把更多的创新动能传递到田间地头、广阔大地,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25年来,一批批科特派秉持初心,躬耕乡野,入乡村、进田野,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师带徒、老带新,传播新技术、普及新成果、培育新农民。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活力与创新动力,让一户户农家的生活发生幸福变迁,一个个乡村实现华丽蝶变。他们以脚踏实地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科研服务实践,智慧惠及田野”的崇高理念。
“感谢科技特派员这个平台,我只想一直做下去,把香水百合产业做强做大。未来我们要进一步研发推广本地百合种球,降低农民从国外购买种球的成本,提高农民生产效益。”科特派制度的首位践行者吴敬才说道。
“看到现场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乡土人才都获奖了,感到非常自豪和激动。接下来,我们将带着团队的乡土人才和年轻科特派,继续深入林下经济的研究。把我们科研技术更好地推广到基层一线,从全产业链上发展林下药用植物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科技特派员苏海兰说道。
……
通过此次大会,不仅见证了科技特派员们辛勤耕耘的辉煌成果,更让人感受到了科技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的勃勃生机。下一步,南平市各级各部门将以受表扬的优秀集体和个人为榜样,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