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5日讯(记者 张梦媛)10月14日上午,2024年朱子文化周启动仪式在建阳考亭书院举行。
朱子文化周启动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张梦媛 摄
朱子文化周系列活动,旨在增进对朱子文化的认识、认知、认同,让朱子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源泉,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坚定自信。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孔子基金会朱子文化专项基金发布仪式、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朱子文化数据库发布及朱子书房开放活动。
多维度增强朱子文化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朱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的文脉和宝贵文化遗产,更是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2023年11月13日,第二届考亭论坛在建阳举办。 张梦媛 摄
近年来,南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文化强省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朱子文化研究、保护、教化、交流、传播五大工程,成功举办两届考亭论坛,省级朱子文化(南平)生态保护区获批设立,精品剧目《大儒朱熹》成功演出,“朱子之路”研学活动规模大幅提升,考亭古街·武夷梦华录、五夫镇朱子文化园等优质品牌项目已成为南平文旅产业新的增长极,在全面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孔子基金会朱子文化专项基金发布仪式 张梦媛 摄
融合多方资源,聚集社会力量“办文化”。2023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与南平市委宣传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朱子文化专项基金的设立,是双方战略合作协议深度落实的结果,其对朱子文化的研究阐释、交流传播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多层次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多维度提升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奋力打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标杆。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 张梦媛 摄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确认的具有“承载中华文化、富有侨的特色、广大侨胞向往、社会广泛好评”的各类文化场所的展示窗口,旨在将其打造为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此次朱子文化周活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将发挥好传播作用,让更多海外侨胞切身感受南平的历史文化之韵、自然生态之美。
智能化为朱子文化传播“增彩”
“我们‘朱子文化数据库’平台是全国首个集文化研究、成果传承、信息收集及宣传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朱子文化主题中心数据库,内容包含朱子文化、生平著作、机构成果、前师后学等十几个板块专区,目前已汇聚南平、三明、泉州、漳州等地朱子文化相关文物、遗址、出版物资源等数据近16000条……”在会场一侧,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南平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向嘉宾展示“朱子文化数据库”平台。
朱子文化数据库 张梦媛 摄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2021年开始以国家文化大数据福建分平台为建设蓝图到如今正式上线,“内容+科技+融合创新”是平台打造的关键,目前可通过电视端、APP和微信小程序三种方式登陆,终端用户覆盖数已超10万人次。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南平分公司总经理许福新说道:“朱子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也远播海外,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发挥智慧广电赋能优势,加快推进朱子文化全民共享,积极助力世界级朱子文化品牌打造,助推福建文化强省建设。”
朱子书房揭牌仪式 张梦媛 摄
朱子文化数据库线上平台 张梦媛 供
2023年11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在南平调研时指出,“要推动考亭书院建设‘朱子书房’,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朱子文化研究文献库”。朱子书房项目一期重点突出“藏书”功能,以庆云楼为主要藏书楼(540平),计划藏书5万册。在书籍综合展示区内,不仅有大量的朱子文化相关书籍还有配套朱子AI数智人互动一体机、朱子文化数据库平台、书籍数字化管理平台等,便于读者查阅检索文献资料,读者可以与朱子AI数智人进行互动,来一场跨越时空对话。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熹向记者介绍朱子典籍 张梦媛 摄
智能化的运用有助于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渠道,其文化内容的传承模式从口耳相传、文字性传承到数字化、影像化传承,让人们有了更多参与文化学习交流的途径,为朱子文化高效传播提供了新的“引擎”。
朱子文化周展示区 张梦媛 摄
据悉,朱子文化周期间,将继续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建本文化周,还将开展“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寒泉精舍《近思录》讲座、“孝融两岸·忠义海峡”闽台交流等活动,各项活动持续至11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