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8月29日讯(通讯员 谢珺)松闸、扒车、瞭望......周江和张瑞的这个夏天,是和一列列满载电煤的列车一起度过的。
作为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平车务段药村站的调车员,他们担负着福建华电邵武能源有限公司火电厂的原煤输送任务。
7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急剧攀升的用电需求,让电厂电煤储备数次告急。作为福建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电源供应点,福建华电邵武能源有限公司能否拥有充足的电煤储备,缓解入夏以来的燃“煤”之急,是保障企业和百姓的生产生活用电关键,也成为了压在车站这群00后调车班组人员心中的大石。
这是周江和张瑞入路以来的首个暑运。
“天气炎热,调车作业注意安全。”13时35分,阳光炙烤大地,待调车长张瑞布置完作业计划和注意事项后,周江便与张瑞“各奔东西”。高温下,他们必须分别赶到列车的南北两端,扒在车上充当列车运行的“眼睛”。
一路向车尾方向小跑去,周江不时弯腰检查车辆的连接状况,室外气温37℃,股道间的温度近乎50℃,待到车尾,周江早已大汗淋漓,调车服也黏在了身上。
“0号,1号请求进入车档作业。”来不及喘口气,抓住车梯扶手,周江脚一蹬,“蹭蹭”两下爬上书本大小的闸台上,拴好安全带,一把握住闸盘,手腕轻轻一抖,“哗啦”链条应声而落。“松闸用的是寸劲、巧劲。”周江说,这是他从老师傅那里学来的方法。
车辆缓缓启动、加速,只见周江面朝列车推进运行方向,反手扣住车梯栏杆,手肘牢牢抵着车壁,另一只手紧紧握着对讲机,将身子悬挂在车厢外。
想要指挥36节、400多米长的列车运行到2公里外的电厂进行卸煤,周江和张瑞就必须一直“挂”在车上,通过对讲机保持密切配合,长时间的抓握也让他们的手掌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为防止高温天气下皮肤被晒得滚烫的“车皮”烫伤,他们还要“全副武装”,尽管穿着长袖长裤、戴着厚厚的手套,车体上传导过来的温度,依旧热得让他们感觉像是在蒸桑拿,调车服干了湿,湿了又干。“瞧我身上的白色盐渍,像不像一幅地图?”周江打趣地说,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帽檐直往下滴。
“十车、五车……减速、停车。”在周江的提示下,司机将列车精准停在卸煤机牵引的安全位置。下车后,周江甩了甩因长时间悬挂有些发麻的手肘,又朝车站方向一路小跑赶去,准备开始下一趟电煤输送作业。
暑运期间,每天有近15000吨电煤从陕西靖边北、山西兴县、福建可门港等地通过“北煤南运”“海铁联运”方式送达药村站,再源源不断供应给福建华电邵武火电厂,每天到达电煤车从原来的3趟,增加到了7趟。
17时20分,调车作业完毕,火电厂里灰蒙蒙的一片,弥漫的煤灰与汗水混在一起,周江和张瑞的身上也沾满了污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习惯了。”周江摘下口罩,干净的脸颊与灰扑扑的额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属于他们特有的“烟熏妆”。“古时候有‘打更人’,而我们就是百姓们的‘掌灯人’。”周江说,保障企业生产用电,让百姓能够清凉度夏是他们在高温下坚守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