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建阳: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 打造产业强区

2022-10-24 20:04: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温柳婷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24日讯(通讯员 江苏闽)建阳区加快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扎实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积极贯彻落实“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做优服务、保障需求,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创造拴心留人条件。人才不断地聚集,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近年来,建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要搞竹子深加工,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做好“一根竹”文章,因地制宜打造竹木人才“小高地”,培育竹木产业“小巨人”,实现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借“竹”产业 汇聚人才智力

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阳区竹木产业的龙头企业,是一家专注竹材料研发、产品设计、生产、自主品牌建设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省高层次人才连健昌说:“企业的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才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也出了很多政策,协助我们引进了各方面人才”。

2017年,建阳区公开引进的省高层次人才王晓民目前担任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看好公司发展前景的她辞去了一线城市的工作来到建阳。“我们是第一批人才引进的,政府给我们的奖励政策让我们很惊喜,受惠蛮大的,有这个政策在,也是我们留在当地强有力的支撑”。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让王晓民吃下了“定心丸”。

建阳区依托竹循环经济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平台载体作用,围绕林产工业、竹木设计等产业,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牵头,组织8支招商引才小分队,前往云南昆明、浙江温州、广东广州等地开展招商引才活动。

2021年11月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在北交所上市企业。2021年12月,建阳区挂牌成立福建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引进培养产业人才130余人。2021年竹业产值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5.1%。2021年7月,龙竹科技缠绕式竹吸管制造技术通过中国竹产业协会组织专家组论证,获得中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竹吸管专利。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竹吸管毛利率达到45%以上,年产量预计达8亿支。

用“竹”创新 发挥人才效能

建阳区不断完善育才机制,让人才“育得优”。建阳区注重搭建优质平台,强化产业“磁吸”作用,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建设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各类研发平台,为“产城才”融合提供支持。坚持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并重,区政府投资2200万元与浪尖设计集团、庄禾竹业科技等龙头企业组建福建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柔性引进竹木产业高端人才11名,技术合作产业专家60名,以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探索一条“优质资源+高端人才+研发创新”新路子。

建阳区鼓励龙竹科技发挥引才主体作用,创新推出人才股权激励制度,以创业元老、管理高层、技术精英为主体,以省市区级高层次人才评定结果为参考依据,通过企业董事会评选确定激励对象。目前已打造一支37人的专业研发人才团队,其中,省级高层次B类人才1名、C类人才2名,发放人才激励股权350万股,市值达5500万元。

龙竹科技董事长连健昌说,“我们企业也配套出台了一些机制,来引进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一方面我们出台了股权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为这些人才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和企业同时发展,提升他们的成长空间。”

建阳区深化产才融合示范园区建设,推行“园区+项目+人才”引才模式,组织园区赴江西赣州、广东惠州等地开展招商引才活动,成功引进总投资达7.6亿元的庄禾竹业、卓森木业、福达机械等8个项目,招引竹产业技术人才110余名。

激“竹”动力 赋能人才成长

建阳区积极落实省、市各项人才政策兑现,设立人才专项资金,2021年区财政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600余万元,并以每年10%的比例递增。按照60%比例给予竹木企业新引进人才薪酬待遇等补助,累计发放补助85万元。奖励荣获省引进B、C类高层次人才,为各项人才政策落实落地提供有力经费保障。

建阳区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南平市建阳区人才公寓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安排30余名竹木产业人才入住人才公寓,落实第一批2位竹木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房兑现。“我在人才公寓住了已经快五年,要是遇到什么问题,政府都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王晓民感激地说。

建阳区依托建发悦城中心、万达广场商圈,在建盏文创园、召星传媒、筑梦空间等企业机构成立青年之家、团聚人才联络站、人才漂流书屋等12个交流平台。

建立区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人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挑选26名职能部门业务骨干作为人才工作专员,构建人才工作联络网,定期到园区、企业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为30余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协助4名竹木产业人才成功申报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培养3名竹木产业人才为市人大、政协代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