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幻灯片 > 正文
福建浦城:丹桂之乡丹桂香

2022-06-17 18:30: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6月17日讯(通讯员 柳志勇 袁野 邱春静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缕芳香,在有着“中国丹桂之乡”之称的福建浦城,已氤氲了上千年。每逢金秋时节,一树树争相怒放的桂花,让南浦大地独占秋色,处处沐浴花香。

“亲亲一杯木樨茶,千年习俗养育了她……”唱出了浦城人民对丹桂的情有独钟,也道出了他们千百年来的好客之道。在浦城,每有贵客来访,主人都会敬上一盅清香四溢的木樨茶,寓意清清吉吉、富贵呈祥。

“仙女归月去,月桂留人间。”一株千年“九龙桂”,以“唐桂”被列入《中国桂花集成》。她身上的美丽传说和冲天香气,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

千百年的丹桂种植历史,让浦城人对桂花有一种特殊的情怀。1989年,经浦城县人大常委会会议确定,丹桂为浦城县花;2007年1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2010年9月,浦城丹桂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2010年10月,浦城丹桂及系列食品在第三届中国福建花王评选暨花卉精品展中荣获中国福建“花王”称号。

丹桂之乡丹桂香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岁月悠悠 花香越千年

浦城踞八闽上游,界闽浙赣三省,山延两脉,水注三江,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生态环境良好。这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桂花的生长繁殖。早在南北朝时期,这里就已经有关于“桂花”和“丹桂”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7年9月,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对浦城桂花品种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发现:浦城县现有桂花品种20个,其中12个品种首次在浦城出现,浦城桂花品种被正式命名为“浦城丹桂”。

“桂之生兮山之峦。纷可爱兮柯团团。”1500多年前,南朝江淹在吴兴(今浦城)为县令时,最喜欢的就是当地的桂花,称南浦“爱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缓步遵汀渚,杨枻泛春澜。窦至烟水流,绿缓桂涵丹。”在他眼里:“丹桂一叶旧,碧草从此空。”在《歌桂》中,他把桂花比喻为有情有义的丽人;在《卧疾怨别刘长史诗》中,他把桂花形容成坚强的有志之士。正因如此,他爱桂,也忧桂,时常牵挂“山中如未夕,无使桂叶伤”。他卸任回京城后,还留下了“望古一凝思,留滞桂枝情”的思桂情怀。

九牧“折桂岭”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此岭为浦城县梨岭,古为福建出入中原要道。唐贞元初年,林藻和其弟林蕴一起进京赶考,兄弟在岭头题下姓名并各折桂一枝,立下必中的心愿。结果,林蕴于贞元四年明经及第,林藻也于贞元开年登进士。衣锦还乡时,再经梨岭,林藻在题名处再题诗一首:“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兄弟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据《林氏宗谱·梨岭登云记》记载,林藻领州牧后致信家中,忆当年过梨岭的情景,要求兄弟们:“彼鹄彼鹄,睨在于坚,取乃心坚,得而获福。”果然,林氏九人皆登科及第。

相传,元末明初时,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隐居在浦城富岭匡山,并称“匡山四贤”。他们都非常喜欢这里丹桂,每逢丹桂花开,他们一边相邀赏桂,一边吟诗作对。刘伯温就曾在《上清词》中写道:“天上月,影悠悠,似镜看看又似钩。自是嫦娥甘寂寞,桂华相对度千秋。”

至明、清,种桂在浦城已相当普遍,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山麓河畔,都有丹桂常绿的身姿。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称:“上有丹桂甚巨,数百年物也。中秋花开,满城皆香,邑人视之为桂神。”在清代,木樨茶成为浦城人民作为嫁妆和款客佳品的习俗。清梁恭辰在《蜜浸》中记载:“浦俗嫁女必用蜜浸果品,以多为贵,至少亦须数百瓶……婿家往往蜜浸之精粗,卜来妇之吉祥与否。”“浦城大小燕集,以及新正(正月)款客,新宾登门,无不需此。”客来敬茶,以茶示敬,以茶为礼,与吉祥、友善相连,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民间习俗。用丹桂茶待客成为浦城人最高和最亲的礼节,延续至今。

在浦城赢得“中国丹桂之乡”的称号后,县委、县政府精心编制《浦城县丹桂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丹桂产业办,挂牌保护百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引领丹桂产业向多元方向发展,丹桂树种植和丹桂苗木培育也在当地不断升温。目前,全县丹桂种植面积突破7万亩,丹桂鲜花年产量达70万公斤以上。

丹桂之乡丹桂香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文化为媒 天香云外飘

浦城丹桂花朵大,花瓣厚,艳丽如丹,清香袭人,当地人常称之为“木樨”。对她,浦城人有种解不开的情结。他们把这种情结融入“亲亲一杯木樨茶”的待客之道,世代相传;融入诗歌、舞蹈、戏曲、字画、剪纸、摄影等各种文艺作品,形成厚重独特的丹桂文化。

一首《亲亲一杯木樨茶》,唱出了清吉,唱出了吉祥,也唱出了浦城人民和谐美满的生活;

一本《梦笔江郞》,将“梦笔生花”“江郞才尽”的典故及主人公江淹对“丹桂之乡”的情有独钟,写得情真意切;

一曲《木樨花》,通过赏桂、打桂、酿桂、品桂等一系列生动优美的舞蹈语言,将丹桂茶制作技艺渲染到极致;

一幕《丹桂情》,将浦城人对丹桂的喜爱,演绎得情深深、意浓浓;

一幅《丹桂图》,剪出浦城丹桂的独特魅力和作者故乡情怀;

……

氤氲着浦城厚重历史文化之香的丹桂文化,是浦城的一张闪亮“名片”。历届县委、县政府以文化为媒,全力打造浦城丹桂品牌。近年来,浦城以丹桂为主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赣剧《丹桂情》被评为福建省地方优秀剧目到北京汇报演出;《木樨花开》获全省戏剧评比五项大奖;歌曲《亲亲一杯木樨茶》入选“构建和谐福建”征歌大赛十佳歌曲;邀请名家创作并演唱浦城县歌《丹桂女孩》;创作《闽越风·丹桂情》民族风情晚会进行展演;以丹桂命名的各类元素出现,如丹桂河、丹桂大酒店、丹桂山庄、乌龙山桂花大观园。开展以丹桂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邀请省文联组织“丹桂采风”活动,通过省内外知名的文学、书画、音乐、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创作,不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动人诗篇;开展民间剪纸大赛,一幅幅以“丹桂”为主题的作品,流向全国各地,有的远涉重洋,深受海内外友人的喜爱;举办美食大赛,用“丹桂”点缀的风味美食,是山城人满怀热情的待客之道,更为节日增添着喜气与吉祥。

文化就是软实力,随着文化因子的注入,浦城丹桂的香气越飘越远。

丹桂之乡丹桂香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借梯登高 芳香更醇厚

浦城丹桂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其花色橙红至朱红色,经加工后可食,且有健胃生津等功效。浦城丹桂,是绿化带、行道树的优良树种之一;浦城丹桂糖茶,风味独特,寓意吉祥,是待客和馈赠的佳品。

在上海世博园、福州大学新校区、武夷新区南平大剧院门前,均可看见浦城丹桂挺拔骄人的身姿。昔日“养在深闺”的浦城桂花糖茶,如今也漂洋过海而来,她的香甜与吉祥寓意让人难以忘怀。近年来,浦城丹桂渐渐形成特色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借梯登高的方式,与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进行县校合作,完成了桂花品种普查、新品种引进、丹桂精油研发等,启动桂花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全县百亩以上连片种植的达200片,售出苗木上亿株,曾带动一批种植户脱贫致富。

为推动浦城丹桂产业发展,确保产业实现从初级加工、季节性生产向精细加工、常年生产转化,向丹桂产业园开发、产业集群发展,浦城县通过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现有企业生产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加工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

福建木樨园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和福建浦城三叶食品有限公司,是浦城县以丹桂元素进行食品加工的两家企业,主要生产干桂花、桂花糕、桂花软糖、桂花老姜红糖、轻糖桂花蜜等产品,鲜花年用量超过8万公斤。在这两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桂花系列产品年产值近1亿元。还有一家正在开发红木樨系列化妆品的闽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以丹桂鲜花为原料的丹桂纯露护肤品,其产品植物丹桂纯露深受消费者喜爱。据了解,该公司原厂建在上海闵行区,因种植基地在浦城,下步准备迁回,鲜花年用量将达到100万公斤,可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当地就业等问题。

浦城茶叶栽培历史有1700多年,曾有“万担茶县”的美誉,如何将优质茶叶与浦城丹桂有机结合,让茶叶与丹桂共同飘香?成了不少制茶艺人研发的课题。国家一级评茶员、南平市技能大师、浦城丹桂茶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廖美蓉就在这方面付出不少努力。近年来,她依托福建省丰溢茶叶有限公司,带着自己的研发团队通过恢复窨花工艺,反复尝试丹桂与岩茶、白茶、红茶的比例,生产出带着丹桂香的丹桂红茶,并成功注册“浦枝桂”“岩顶桂”两个商标,在“浦城好茶进福州”“西安茶博会”等活动中大力推广带着浓浓地方特色的浦城茗茶。

同时,浦城县还在发展丹桂旅游上持续发力。依托位于临江镇的中华桂花博览园和位于水北街镇的乌龙山桂花大观园,继续挖掘“千年九龙桂”等丹桂文化,规划建设特色农庄休闲、精品农产品生产、红色科教旅游体验、徒步登山探险等系列项目,为游客提供一个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充满乐趣的旅游体验区,让浦城丹桂的芳香更加醇厚。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