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幻灯片 > 正文
南平工务段:隧道里的“啄木鸟”

2020-09-18 17:58: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南平工务段党团员突击队对外南线九峰山隧道进行敲击检查 阳豆/摄

东南网讯 “铛铛铛…咚咚咚…”9月18日5时,南平工务段南平南路桥车间职工郑永忠站在轨道车上,仰着脖子用检查锤不停敲击着九峰山隧道拱部,竖着耳朵仔细辨听检查锤发出的声音。“发出‘铛’声音就代表混凝土密实可靠;发出‘咚’声音就说明存在缺陷。”郑永忠指着刚刚敲击发出“咚”的位置解释道。

5.南平工务段作业人员用喷漆在隧道拱部标记病害处 肖顺杰/摄

近日,南平工务段采用人工敲击检查、无人机勘测、内业资料分析等方式对管内峰福线、鹰厦线、外南线等铁路线的76座隧道进行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并建立“一隧一方案”台账,为实现“三完善、三消除、一健全”工作目标奠定基础。

南平工务段作业人员用铁铲、锤子清理隧道顶部的碎石块 阳豆/摄

外南线九峰山隧道地处延平九峰山脚下,植被丰富,夏季蓄水较多,长年累月隧道衬砌内部易出现渗漏、掉块、裂缝等病害,隧道内光线不明,病害隐蔽,无法通过肉眼发现,需要登上轨道车敲击检查辨别病害程度。

4.南平工务段作业人员用铁铲清理隧道顶部的碎石块 阳豆/摄

此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含量高,南平工务段组建了党团员突击队,凌晨3时50分开始,他们利用210分钟的“天窗”对隧道进行敲击检查。

南平工务段作业人员用喷漆在隧道拱部标记病害处 肖顺杰/摄

作业车每前进2—3米就要停下,检查人员登上升降作业台,采用“看、敲、探”三步骤确认病害程度,即眼看是否有渗水、锤敲是否有空音、手探查看掉块程度,从拱顶至拱腰逐一确认。

南平工务段作业人员用喷漆在隧道拱部标记病害处 阳豆/摄

“k25+251,出现施工缝空响不密实破损掉块。”作业人员一边测量病害尺寸,一边报出数据,这边青年职工林泽文握笔飞速将病害里程、位置及项目一一填写到检查表格中,那边党员黄壮生已拿出铁铲开始清理掉块,并喷漆标记。

南平工务段作业人员通过“听音辨位”确定隧道顶部设备状态 阳豆/摄

隧道内环境复杂,且有接触网,作业车升降台摇转受限制,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接触网,很多病害看得到却够不到。党团员突击队员们必须一直仰着脖子,举着铁铲、钢筋锥向上清除病害,宛如“啄木鸟”般长时间保持动作不动,他们的脖子、手臂变得酸痛无比,脸上、身上满是灰尘和碎渣。

轨道车驶出九峰山隧道 阳豆/摄

“后续,我们对一些重点、紧急病害制定整治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南平工务段副段长、施工负责人陈金柏介绍道。

同时,南平工务段还采用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对隧道覆盖山体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排查,为防洪防汛提供更直观、更全面的全景式图像资料,确保铁路隧道安全稳定。(阳豆 文/图)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