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松溪 > 正文

松溪:昔日荒野田 今朝“聚宝盆”

2020-07-29 17:52: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田螺基地航拍图 祝晓峰/摄

东南网讯 大暑已至,烈日当空。走进松溪县花桥乡大浦村下田自然村的斌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斌正在进行水质监测工作,这是他每天都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在养殖基地内,立体种养模式映入眼帘,一个个高清红外监控器、高科技驱鸟器在水塘里昂头高歌,放眼望去,青山和阳光下,大大小小的田螺池、泥鳅塘格外显眼,好似一幅3D田园风景画卷。

土地流转,转向创富之手

松溪县花桥乡大浦下田自然村地处偏远,阳面田很少,大多都是山垅田,经济效益不高。多年来,随着年轻人不断外出打工,山垅田经常有野猪造访,加之开发劳动强度大,没人愿意耕作。“这些原是荒废了10多年的山垅田,现在它们就是我的田螺池。”陈斌介绍道,四周环山、森林茂密、山泉水贯穿其中,非常适合田螺养殖,一些农户把土地流转给他,不仅能够获得租金,而且还能够在自家的基地上班,解决了生活困难。

就这样,2018年,陈斌流转60亩闲置的山垅田,经改造后成为养殖田螺的小池塘。这些山垅田经过挖深填高两道简单的工序,就可用来养殖田螺,这样既简单实用,又能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一年投一次种苗,第二年就会以5至6倍的速度增长,不需要再次投放螺苗。”陈斌介绍,养螺管理到位,依靠田螺生长速度快和繁殖能力强的优势,第二年每亩就收获了500多公斤田螺,螺苗以4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创收近两万元。

立体养殖,科技来助力

“我们田螺是生态养殖,主要吃硅藻类浮游生物、培育的鲜嫩水草、青萍草根茎……”陈斌介绍说,采用立体种养,在上面的池塘养殖草鱼,池埂边种植水草,水草不仅能遮阳,还能给鱼提供养料。

松溪县农业农村局水技站高级工程师黄恒章介绍,用养鱼的池塘尾水,水质肥沃、氮磷钾含量高,适合培育硅藻类浮游生物,这些都是田螺爱吃的天然佳品,养殖鱼、泥鳅的尾水富含的营养元素能够满足田螺吸收,自然形成立体循环的生态养殖系统。

不仅如此,陈斌还用帆布将池埂围起来,以防天敌老鼠和蛇到进入螺池。记者看到,池塘出入口处都安装了高清红外摄像头,而在池埂上则安装了电子生物驱兽器。

“只要有动物进入,电子生物驱兽器就可根据摄像头的判断,发出相应的驱赶声音;如果是野猪入侵,则会发出猎枪的声音……”陈斌说,利用现代高科技电子设备不仅保护生态平衡,还大大减少人工投入。

为了让捕抓田螺更加便捷,减少劳动力,陈斌自主研发捕螺器,并获得发明专利奖。他还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小小的实验室,研发工具、显微镜、水质监测器……一应俱全,而这些正是陈斌用于田螺的药用价值开发研究的场所。“研究田螺的药用价值,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陈斌说道。

与此同时,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帮扶,合作社在提高养殖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南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李万宝和松溪县农业农村局水技站高级工程师黄恒章长期不间断科学指导立体养殖技术,大大提高了田螺质量和产量,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他现场“把脉”答疑解惑,助推陈斌立体养殖走向规模化。

养螺“斌哥” 传艺乡邻

陈斌立体养殖的模式在松溪小有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养螺技术,而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传授指导。“只要有养殖的意愿,再忙我都会教他们。”这是陈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后来学的人多了,他还到渭田、祖墩等地免费开展养殖田螺培训班,向养殖户传授技术。

如今,向他取经的养殖户不仅是松溪县及周边县市区,还涉及到浙江上海等地,他们中很多人得到了“真传”,已养螺致富,陈斌自然就成了他们的技术顾问。

“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我得继续深造……”,尽管在养殖田螺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陈斌却始终没有放弃继续学习,去年8月,他顺利考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在水产养殖技术专科函授专业深造,以提高自身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成功创业后,陈斌仿佛打开了一扇特色产业的大门,他决定把田螺产业做得更大,带动身边的贫困户养殖田螺增收致富。“太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每天有200元的工资,而且是现做现结,这下,大伙脱贫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今年73岁的贫困户童陈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陈斌养殖田螺不仅富了自己,还与乡邻一起“抱团”致富,在他的传帮带下,现在,田螺养殖规模已辐射荒野田养殖560多亩。(李典利 林清辉 真魏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