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浦城:精耕细作的“好管家”

2020-07-28 16:13: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日前,在浦城县永兴镇冠山村绿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内厂房内,合作社理事长陈志斌接到来自附近村民需要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的“滴滴农机”订单。接单后,陈志斌联系农机操作手,按客户需求完成了相应的植保任务。

据了解,绿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最初由理事长陈志斌等5位多年种粮农户发起,每年吸收10多位当地农户、农机操作手加入,生产经营模式主要以单季水稻为主。经过4年多的发展,合作社现有社员62人,各项农机农具45台,持农机驾驶证30人,持农机维修工资格证2人。

短短三年多时间便有如此规模,说起当初的创业史,陈志斌感慨不已,和笔者说起来他的创业故事。

陈志斌是永兴镇冠山村人,今年42岁,年轻时,他抱着和许多村里人一样的想法,向往着出门闯出一番天地。因此,自高中毕业后,他便出门打工去了。几年的艰苦打工生涯,越发让他觉得原先的想法不靠谱。于是,他回乡了。

2005年,20多岁的陈志斌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时,永兴镇是种烟大镇,全镇4700余亩烟叶分散在各个村庄,烟农多达上百人。永兴镇的烟叶生产一般是在年初移栽,到7月份进入采摘烘烤,因此往往在7月底开始种植水稻,这种水稻在当地被称作“烟后稻”,顾名思义就是烟叶采摘结束后种植的水稻。“上半年种烟,下半年种稻。”这句话已经成了永兴镇的传统。毫无意外地,陈志斌成了一名粮农和烟农。

“我种烟种了8年,最高峰时达到了120亩。”陈志斌说,后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种烟的利润在逐年递减,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刚兴起的农机合作社。

那时,随着当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农作物播种、施肥、收割、烘干等各个环节,几乎都可以通过机械作业完成,传统的农耕方式正在逐渐被改写,农业生产正不断向着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于是,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便成了一种潮流。

“那几年,镇里仅有几个农机操作手,我也是其中之一,农忙的时候,干起活来真的是起早贪黑,收入也很可观,常常是一天能接到好几单生意。”陈志斌说,看到农机操作手“很吃香”后,不少农户自发地去购买设备,自主学习。

随后,陈志斌定下绿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主要模式:以单季水稻生产为主,通过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开展标准化农业生产托管作业服务,延伸作业产业链,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带动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目前,浦城大米收购企业要求粮农手中被收购的稻谷需要达到指定的干湿度,因此我购买了新型环保的120吨谷物烘干线,满足企业和粮农的需求,同时为了缓解粮农的粮食存储难题,还修建了500吨钢板粮仓。”陈志斌说,除满足他本人1400多亩土地生产的粮食烘干外,合作社还托管周边地区近2万亩农田稻谷烘干。

在绿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我们可以看到,谷物烘干线和钢板粮仓分属两个大型厂房,中间用履带传输,作业十分迅速,进出道路已完成硬化,货车运输也十分便捷。此外,厂房内部还配置2100平方米的机库和330平方米的维修车间,农业机械的停放和日常维修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在农忙时节,合作社还根据农户农机作业需求量、需求时间和内容,优化配置农机装备,有序调度合作社里的农机操作手,合理安排农机作业服务时间,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作业服务的及时性,有效解决农户农忙需求。2019年,合作社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11000余亩,耕、种、收、植保和烘干机械化率达到100%。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项目支持,开展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2019年合作社共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6000多亩,服务农户320余户,服务区域覆盖浦城县8个乡镇。2019年,绿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436万元,盈余80余万元。同年,合作社被评为南平市示范合作社。(叶永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